隨著海底撈的不斷發展壯大,問題也就出現了。當海底撈的品牌樹立起來的時候,人們對於品牌企業的要求與一個普通企業的要求自然會有所不同,不可避免地要提高。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因為你是品牌。那麼,比一般企業做得好就是應該的,而且還要更好才行。
農民工群體雖然身上有很多優點,但是他們同時也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識,不能真正了解顧客的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
比如,一位在海底撈用過餐的顧客在論壇上說,他承認海底撈的確有著非常周到的服務,的確足夠熱情,但他更想擁有自己的空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員工在招待顧客的時候,過分殷勤,不顧顧客正在談話或者說事情,不斷地添水、添茶,為了不顯示自己的沉默,活躍與顧客之間的氣氛,找話跟顧客聊天。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覺得這樣挺好,但是對於一些需要在這裏談事或者有著自己談資和朋友圈的人來說,這時候過於殷勤與熱情的服務反而讓一些人很不適應。甚至有海底撈內部員工都指出了這一問題。有些老員工還和顧客高談闊論、爭辯,手舞足蹈,言談舉止更像一位演說家……這樣的行為雖然能夠讓自己和顧客打成一片,但是最終還要注意一個度的把握,做什麼事情都應該適中,別忘了自己的本來職責與服務的目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順應企業發展的實際,與時俱進,適當提升員工的素質,就成為了海底撈麵臨的問題。
其實,海底撈已經開始在調整了。他們一方麵成立相關的培訓機構,比如海底撈大學,請相關的培訓專家或者內部管理人員對員工進行培訓。另一方麵,也通過升遷考製度,來提升員工的文化知識與修養,達到員工對服務的深層次理解,從而更有分寸地體現海底撈服務的特點與發揮服務的優勢。
隻有在將農民工這一群體的優點保留,缺點不斷彌補的前提下,才能始終發揮他們這一獨特群體的優勢作用,而不至於成為海底撈服務中的一個短板被人詬病,這就是將來海底撈要做的。
而相比較海底撈的農民工群體為主這一現實,很多餐飲同行也確實存在著員工素質不高、缺乏相應培訓的現狀。針對這一缺陷,我們應該及時想辦法消除,盡可能通過各種方式,來提升員工的素質,以避免因為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而導致顧客對服務的不滿意。這是我們從海底撈身上需要借鑒的一點。
經驗主義式的管理也有弊端
對於管理者來說,他可以依靠自己的經驗,但是,過去所依賴的經驗未必能運用到現在的管理中來。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指出:“沒有人能否認對過去的管理經驗或過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樣做的’進行分析的重要性。未來情況與過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確實,過多地依賴於過去的經驗,依賴曆史上已經解決的那些問題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險的。其理由很簡單,一種在過去認為是‘正確’的方法,可能遠不適合於未來情況。”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經驗主義的管理在某些時候是不太適合企業管理的。
海底撈在這方麵有沒有犯這樣的錯誤呢?或者說,他們現在的管理模式中,有沒有在這樣做呢?
從上麵的章節中,我們可以知道,實際上海底撈是存在這個問題的。比如上麵介紹的師徒傳幫帶製度。在師傅教徒弟的過程中,他靠什麼來教徒弟的呢?經驗。很多情況下,他們大都是從最底層的服務員幹起來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經驗與體會。而在帶徒弟的過程中,自然不可避免地將自己的體會與經驗傳遞給他的徒弟。徒弟在教徒弟的時候,則又會將自己學來的東西,再結合自己的實踐體驗總結成經驗傳授下去。這樣教下來,結果也就導致了師徒製管理模式的變形。因為每個人的經驗與體會都會有細微的差別,而這些細微的差別累積下來的話,將會造成很大的不同。
而這就是經驗主義管理所帶來的差別。
實際上,每個企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經驗主義的現象存在,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經驗主義式的錯誤和問題。海底撈作為一家從路邊的麻辣燙小攤一步步摸索出來的火鍋連鎖企業,老板張勇本身並不是科班出身的企業管理人員,談管理,他沒有任何理論可言,所以,他隻能一步步根據自己的創業體會,摸索與總結經驗,將之進行推廣,固定下來,並不斷完善管理模式。所慶幸的是,他的經驗是對的,至少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明這一點。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當他的企業發展到足夠規模的時候,可能僅靠經驗已經完全不夠支撐起一個企業的運營管理,而更需要引進科學的管理體係,需要不斷吸收先進的管理知識,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造不適合將來市場發展的管理製度。
如何盡量將經驗主義的管理結合更多的科學管理理念,如何減少經驗主義在企業管理中帶來的弊端,這不僅是張勇和他的海底撈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很多同樣麵臨這種問題的企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