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雙手改變命運(2)(2 / 3)

所以,在海底撈,每個員工在地位被擺正及提高以後,所煥發出來的是一種“連別人叫他們服務員都會感覺別扭”的強烈主人翁精神,是一種自動自發的工作態度,是一種將企業當做自己的家一樣去愛護和維護的企業主思想。

有雙手就可以改變命運

管理者最難的事,是讓別人相信明天的大蛋糕會有他的一份。

但是張勇讓海底撈的員工相信:隻要你肯幹,隻要你願意努力,隻要你有雙手,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從把“雙手改變命運”作為海底撈企業文化的第一天開始,張勇就清楚地意識到,當每個員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時候,也就是企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

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不管他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而且越貧窮越想要改變。

貧窮是可怕的,這是張勇從自身經曆中得到的最大體會。所以當他有了自己的企業的時候,他要做到至少在自己所掌控的海底撈裏可以實現改變貧窮的夢想。

人不僅要活著,還要有尊嚴地好好活著;不僅要為生存而奮鬥,更要為發展而奮鬥,為夢想而奮鬥。海底撈的員工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所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隻有靠自己的雙手。事實證明,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有榜樣可以作證。

榜樣一:

袁華強,海底撈北京與上海區的總經理。19歲時因家境貧困,沒能進入大學,在海底撈從門童做起,走了一條普通員工-優秀員工-領班-分店經理-區域經理-大區經理的職業發展之路。袁華強在北京憑借自己的能力已經買房,初步實現了個人的奮鬥目標。

榜樣二:

楊小麗,海底撈唯一的副總經理。不到18歲進入海底撈,19歲時就成為了海底撈第一家分店的店經理。楊小麗也是從四川農村出來的。20世紀90年代初,哥哥做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她為了幫家裏人還債,來到簡陽縣城做起了服務員。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張勇,但是因為對其所在飯店的老板的忠誠,她並沒有被張勇“挖角”。但後來這家飯店的老板要到廣州開店,楊小麗因為奶奶的阻攔沒有跟過去,無意中促成了楊小麗轉投張勇的舉動。到海底撈以後,憑著自己的堅持與努力,楊小麗19歲就成為了海底撈第一家分店的經理。21歲時,到西安開分店,獨立管理海底撈的西安店。如今30歲不到,楊小麗成為海底撈唯一的副總經理。

榜樣三:

林憶,來自陝西農村。16歲時拿著表姐的身份證到海底撈打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海底撈創下了最年輕的店長和最年輕的小區經理的海底撈記錄,如今才23歲就已經成為管理5家海底撈北京店的小區經理,手下有900多名員工。

在海底撈,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是因為種種原因,在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或者更好的發展機會之後,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以及希望通過自己雙手改變命運的想法,在海底撈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然,這一切夢想與改變實現的前提,就是海底撈所搭建的平台。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平台,很難想象這些人即使再努力,是不是還會有這樣的改變。

正像海底撈的一些員工所說的那樣,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相對於大部分企業的招聘要求動不動就是需要大學學曆和相關經驗,海底撈的這些員工大多出身貧苦,無學曆,無工作經驗,條件幾乎等於零。他們除了海底撈,還有多少選擇的餘地?這是他們對自身的擔憂,更體現出了對海底撈的依戀。也更能讓人看到,海底撈所給他們帶來的這樣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台的可貴。

有雙手就能改變命運,它不僅是海底撈對它的員工們的一種號召,更是海底撈老板張勇的一個理想。

通過讀書求學,很多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是更多的沒有繼續讀書的人難道就沒有機會再讓自己改變了嗎?要知道,這一部分人才是占大多數的。他們不是沒有這種渴求,而隻是因為缺乏這樣一個平台。

張勇的理想就是要打造這樣一個平台,幫助這些看似難有機會再改變人生的人去實現夢想。

實現夢想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打造這樣一個平台。在張勇心中,靠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勞動,靠勤奮,還要靠公平的環境,靠建立一條晉升的通道來實現。

1.人人都有未來,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改變命運

在海底撈,雙手改變命運的文化理念,已經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裏,深入到每個員工的骨髓。它給了員工夢想、願景、目標,讓員工有了奔頭,讓員工相信,隻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有未來。

我們從一個員工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海底撈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