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利潤是從顧客口袋裏掏出來的(1)(2 / 3)

有一次,我去海底撈吃飯。在我的桌前服務的那個服務員快下班了。臨走前他把接任的服務員帶到我的麵前,告訴我:“易先生,我要下班了,這是我的同事某某,接下來將由他為您服務,有什麼需要的話,盡管跟他說,他在跟我在是一樣的。希望您下次有機會再過來。”

然後轉回頭又叮囑他的同事:“易先生就交給你了,你要好好照顧易先生哦。”交代完畢,才跟我道別離去。

這個例子體現了什麼?就是用心、負責的態度。這個服務員在工作交接的時候,不是馬上離去,而是將自己的顧客交到下一個人手裏,並對其提出了服務好顧客的要求,既是互相提醒,也是一種互相督促,以保證服務質量的延續與傳承。同樣,他們的身上還體現了“隻要在崗一分鍾,就要用心六十秒”的服務精神,而這也正是值得我們很多企業和員工學習的。

3.留住顧客就是留住了利潤——最好的服務就是把每個

顧客都留下來

對於一個餐飲企業來說,沒有顧客來,就意味著沒有利潤產生。而能不能留住顧客,顯然是決定其利潤有無與多少的關鍵。

當我在海底撈因等位時間太長而準備離開時,一個擦皮鞋的小夥子和我的一番對話,就能說明這一點。那位小夥子說:“易先生,如果您剛才走了的話,對我們火鍋店來說,不隻是失去一個顧客的問題。每天這麼多人在排隊,如果我們連您這樣的顧客都留不住,我們海底撈還能開嗎?”

從服務員的話語中,我們看到,海底撈的員工已經深刻理解了服務的內涵。這種服務文化不僅讓員工把感動顧客作為留住顧客的一種手段,更無意中成為了留住利潤的一種手段。一旦顧客留了下來,也就等於把利潤留了下來。相反,每流失一個顧客,那就意味著企業利潤的流失。這正是海底撈的聰明之處。要知道,每一分利潤不正是靠著每一個顧客的支持才創造出來的嗎?

4.每個顧客都是商機——服務帶來商機,商機轉化為利潤

顧客滿意了,他會如何回饋這份“深情厚誼”?好東西大家都是喜歡繼續吃下去的,漂亮的衣服大家都會選擇繼續穿下去的。

一個星期裏,和某某一起去用餐的朋友中,有一半以上又帶著朋友和家人去吃了一次海底撈。除此之外,他還近乎瘋狂地向周圍的人推薦,去試試吧,這個飯店太神奇了!

當一個顧客選擇了再次光顧的時候,他帶來的是什麼?僅僅是他個人消費所產生的利潤嗎?不是,是商機。因為每個顧客都有自己的一個人脈圈,都有自己的一個或大或小的關係網,這些對餐飲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將他的這些人脈圈、關係網裏的人帶來吃飯。當他把自己的滿意向他的朋友宣傳的時候,當他把自己被服務的感覺告訴別人的時候,別人會不會受到影響,會不會也帶著自己的朋友來這裏吃飯?這就是隱藏著的商機。一個顧客就是一個商機,10個顧客就是10個商機,100個顧客就是100個商機。以此類推,給企業帶來的是更大的商機,更大的商機帶來的自然是更大的利潤。顧客不斷,商機不斷;商機不斷,利潤也就源源不斷。這就是海底撈的賺錢秘密。

投入是為了更大的產出

任何企業的最終目的都是贏利,沒有一個企業願意無償付出而不求回報。海底撈也不例外。

當有媒體采訪張勇時,有人就提出了這個問題:海底撈為提高服務而投入的人工成本占到了營運額的多少百分比?張勇回答:20%多,還不算福利。

而根據專家所估算的數據,勞動力成本最高不能超過17%,否則就會很危險。事實也證明,專家說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專家隻說對了一半,因為在熬過了頭兩年的巨大壓力之後,海底撈在如今勞動力成本已經占到總成本22%的情況下,也就是在遠遠超過了專家所說的警戒線之後,卻依然生存得很好。

根據張勇的回答,之所以能有這樣一個結果,是因為他們嚴格控製住了其他成本的支出。比如房租一項,因為有顧客的口碑在那裏支撐,所以他們可以選擇稍微偏僻一些的地方來降低房租成本,然後在采購成本上控製嚴一些,這就可以將在人工成本上的更多投入給抵消了。

總之,對於張勇來說,他覺得目前的成本付出自己是能夠接受的,因為海底撈的利潤很可觀,2010年有十幾個億的營運額,僅稅款就繳了一個多億。海底撈的稅後利潤能做到16%,僅這一點就是別的同行很難達到的。

這說明,投入多並不意味著風險就大,投入多是為了獲得更大的產出。

我們先看看海底撈都在哪些方麵有成本投入。

1.人工成本的投入

僅每個分店給員工提供住宿所付出的成本就達到了每年50萬元,工資成本上,海底撈目前的員工人數是1萬人,以每個人平均薪酬2500元計算,海底撈每月僅僅在員工的薪酬上付出的成本就是2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