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做一個管理者(8)(1 / 2)

七、組織為什麼必須守法重德並承擔社會責任?

組織作為一種社會的存在,在追求其自身的社會、經濟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明辨是非、抑惡揚善。組織的決策和行為首先要合乎法律規定並符合道德要求,其次還應承擔社會責任,努力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依法守法,這是組織不言而喻的準繩。守法是任何人、任何組織安身立命的大前提,同時也受到國家機器的強製保障。法律,是管理者不可碰觸的高壓線。

恪守道德規範更多地是組織的內在覺悟和追求,是一種自覺的判斷。組織為了確保和促進其行為恪守道德規範而采取的各種舉措稱為組織的道德管理。道德管理可以有多種途徑,如選拔道德水準高的人員、製定道德準則、高層管理者以身垂範、建立合理的績效評價製度、提供道德方麵的培訓、實施社會責任審計、向麵臨道德困境的人們提供支持,等等。隻靠其中的某一項措施未必能產生多大的作用,但這些措施若能夠以一種綜合的方式來實施的話,便有可能顯著地改善組織的道德風氣和道德表現。◇米◇花◇在◇線◇書◇庫◇h

其中,發布和實施道德行為準則(codeofethics)是許多組織用於減少其成員在道德方麵的困惑的一種通行做法。人們對於道德上的是非問題並非總是一清二楚的。道德行為準則是組織用於表明期望員工遵守的基本道德規則的正式文件。從全球範圍來看,發布正式的道德準則這種做法也日益流行起來。

組織的社會責任是指組織追求有利於社會的長遠目標的一種義務。社會責任超越了僅僅符合基本的經濟和法律標準的限度,加入了一種道德的要求,促使人們做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事情,而不做那些有損於社會的事情。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組織會主動地從事有助於改善社會的事情,而不限於法律要求或經濟上有利的事情。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組織認為這些事情是應該做的、正確的或者合乎道德的。

相對於隻考慮股東利益的傳統觀念,今天的組織越來越認識到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利益相關者也稱相關方、利益攸關者、受益者或幹係人,指的是可能從組織的成功中獲益或因組織的失敗而遭受損失的個人或團體。打個比方來說,一個組織就好比是由若幹隻螞蚱綁在一起的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通常認為,顧客、供應商、員工、股東和社會是一個企業組織的最基本的五大利益相關者。

對一個組織來說,失去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可能意味著毀滅性的打擊。組織為了持續獲得支持,就應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要求,並將這些要求反映到組織的戰略中。利益相關者的概念對於組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認識到這一概念,有利於組織更加明確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有利於以一種更加開闊的視野去從事組織的活動。

近年來,社會責任已經不再隻是學術研究和探討的範疇,而成為企業界和其他各類組織的一項重要實踐。許多國際組織製定了有關社會責任的標準、準則或指南,還有些國際組織建立了有關社會責任的認證製度,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全球的社會責任實踐。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聯合國“全球契約”、社會責任國際的SA8000(見表0—2)、社會與倫理責任研究所(InstituteofSocialandEthicAccountability)的AA1000AS標準、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的《可持續報告指南》等,是最具有影響的幾種社會責任指南文件。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7年出台了《關於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並於2012年5月成立了國資委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指導委員會,極大促進了我國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對於社會責任的重視。定期撰寫和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一種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