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什麼是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
這裏的企業家(entrepreneur)並不等同於人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老板、總經理,更多地是指那些善於把握機會,勇於創新、嚐試和冒險的創業者和開拓者。從這個意義上講,將這類人稱為創業家或“起業家”更為恰當。這些人在創業之初未必擁有多少資源,他們更擅長的是發現機會並調動和整合資源去開發這些機會。我國的柳傳誌、馬雲、史玉柱、李彥宏,國外的比爾·蓋茨、貝佐斯、紮克伯格等人都可以看成是典型的具有企業家特征的人士。
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指個人或群體通過有組織的努力,以創新和獨特的方式去追求機會、創造價值和謀求增長的欲望和能力。企業家精神有著三個方麵的重要內涵。第一是對機會的追求和把握,那些典型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士都善於把握環境的趨勢和變化,而且往往是尚未被人們注意的趨勢和變化。第二是創新。創新意味著變革、革新、轉換和引入新方法。第三是增長。創業者們不滿足於停留在小規模或現有的規模上,希望其事業能夠盡可能增長,他們致力於不斷尋找新的趨勢和機會,不斷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新的經營方式。﹏米﹏花﹏在﹏線﹏書﹏庫﹏h
德魯克曾經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社交晚會上,幾位女士正在討論養寵物的話題。當其中的一位提及她很想養一隻京巴狗卻沒能買到時,旁邊過來一位年輕人搭話說:“夫人,我想我能幫您的忙,如果價錢合適的話。”經過一番討論,雙方達成了共識。幾分鍾之後,隻聽剛才的年輕人在門廳處跟人通電話說:“請幫我查一下,什麼是京巴狗?何處可以搞到?”按照德魯克的說法,這位年輕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就是典型的企業家精神——首先把握機會,然後尋求資源設法使之實現!
企業家精神對於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組織要想獲得成功,都必須追求機會、創新和增長。在現代社會中,企業家精神日益受到重視,甚至被認為是一種最稀缺的資源。
創辦企業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我們一方麵要堅決肯定現有的企業家隊伍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另一方麵要大力推動越來越多的人士投身於創辦企業的偉大事業。為此,我們就必須澄清一些最基本的認識。
首先,企業經營者的動機和道德不應受到質疑。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先後投身於創辦企業的千千萬萬的優秀人士對此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幾千年來農業社會的影響,人們對於企業、企業家仍然有著根深蒂固的負麵認識。許多人認為企業和企業主的目的就隻是追逐利潤,人們對於工商界人士的道德水準也有著普遍的懷疑,“無商不奸”這種說法的廣為流傳便是例證。
將工商界人士的動機與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士的動機進行簡單的高下之分是不合適的。藝術家、教師、消防員等“高尚”職業的人士當然有著非金錢的追求,但他們也絕非不食人間煙火。與此相比,工商界人士的非金錢動機往往被極大地低估,雖然這些人士同樣履行著公民義務,其中許多人為公益和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公平地說,對人們進行評價應當依據其對於人類的實際貢獻,而不是隻依據他們的動機。實際貢獻能夠被觀察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動機卻很難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