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相當的十分的好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如果您有什麼觀點,留個評論吧**
3?要點三:管理是“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正確地去做正確的事”。“做正確的事”涉及的是效果(effectiveness)問題,“正確地做事”涉及的則是效率(efficiency)問題。效果和效率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兩大命題。效率是做事的多、少、快、慢,是投入和產出的比較;效果則意味著方向和目標的達成情況。
普通員工工作得好還是壞很容易判斷,因為他的工作相對簡單,標準相對明確,他工作得好還是壞更多地體現在工作效率上,體現在他是否正確地做事上。
相對而言,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其工作好壞很難一眼看出來。做得好不好與他的賣力程度沒有必然聯係,並不是做事越多越快就越好。管理者有效與否,不能簡單地用工作時間和工作數量來判斷,也不可以用鞠躬盡瘁的程度來判斷。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高效地去做錯誤的事情”意味著什麼。 ̄米 ̄花 ̄在 ̄線 ̄書 ̄庫 ̄
作為管理者,如果隻關注“正確地做事”,而不明白“做正確的事”,就會越忙越亂,越忙越糟糕。現實中,很多管理者看起來很努力、兢兢業業,卻勞而無功,甚至常常南轅北轍。所以做管理,尤其是做高層管理者,首先要想清楚什麼是正確的事,這要比“忙”重要得多。
4?要點四:管理要完成計劃、組織、領導、控製四種類型的活動
管理是由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這樣一係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被稱為管理的職能。這裏,職能可以理解為活動。管理的職能也就是管理所包括的各項具體活動。
計劃就是“謀”,即明確組織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目標反映了組織活動的未來終點,指出了組織將要到哪裏去。途徑則是連接當前與未來的橋梁,是由現實到理想的階梯,告訴人們如何才能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計劃是每個管理者做管理工作的首要活動,是管理的起點。
組織意味著分工和協作。清楚了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就要去實施。如何實施呢?現在一個企業,少則幾十人,多則幾十萬人,我們不可能振臂一呼:“衝啊!”所以,即使計劃得再好,要美夢成真,要把理想轉化為現實,還必須弄清楚誰在前麵衝鋒、誰在後麵支援、誰在側麵掩護這樣一些事情。隻有通過組織活動,才能夠把人們合理地配置起來,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讓彼此之間能夠有效地協作,形成一種合力去實現共同的目標。
領導意味著“領”著人們、“導”著人們去實現組織的目標。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所管理的組織中形成一種氛圍,形成一個“場”,讓人們一旦置身其中就願意全力以赴去努力奮鬥。這就是領導的含義。組織中成員眾多,背景各異,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追求,要讓人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絕非易事。管理者必須運用各種適當的方法,對組織成員施加影響,努力營造一種使組織成員能夠全心全意、士氣高昂地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氛圍。這就是管理的領導職能所要完成的任務。
控製就是使事情按計劃進行。通過計劃、組織、領導並不能自然而然地實現預期的目標。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許走著走著就跑偏了、跑歪了。這時就要糾偏,這種糾偏的活動就叫做控製。通過控製,使事情按計劃進行,使我們的活動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最終實現組織的目標。
一個組織要長久地生存下去,計劃、組織、領導、控製就不是一次性活動。舊的目標實現了,就要進行新一輪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因此,管理活動表現為一個循環往複、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