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寬:一位大苦大樂的農村教師(3)(2 / 2)

這位年近80歲的老人最近很忙很累,在廣東省有關部門支持下,他正著手籌劃主編一套體現丁有寬教育思想的300萬字的係列叢書。他說,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一生的經驗傳遞給更多的人。

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追求什麼,他用那潮州味很濃的普通話說出了一句平平常常的話:“我的幸福,就是一輩子盡力當好了一名農村小學教師。”

談怎樣幫助小學生打好語言基本功雷玲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麵語言)能力,在怎樣幫助小學生打好語言基本功方麵,丁有寬老師進行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實踐探索,記者的采訪就是從這個問題開始的。

記者:據我了解,您在對小學生進行學習語言的訓練方麵做了很多切實的實踐與研究。請您談談這方麵的經驗。

丁有寬:我認為,要幫助小學生打好語言的基本功,關鍵在於精心訓練,打好基礎。我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學習語言的特點,研究出幾種訓練模式:

一是練語言。在練語言上,我認為應該著重抓三個方麵:首先要練語言品格。要求學生聽、讀、說、寫每一句話都要完整,以此進行語言完整性訓練;要求學生說寫言之有序,以此進行語言條理性訓練,如一年級教材安排學習四素句、連續句、並列句,要求學生懂得句子本身的條理性;二年級安排學習連續句群、並列句群、總分句群、概括與具體句群,使學生理解句與句間的邏輯關係,隨年級增長而加深訓練;要求學生言之有物進行語言具體性訓練,如可抓住用詞精妙的句子,讓學生品評,反複體會、反複讀;采用比較法,通過換詞句、改詞句、增減詞句等與原文比較,以此進行語言準確性訓練;以讀寫相互遷移為突破口,促進聽、讀、說、寫能力整體性、層次性地發展,以此進行語言速度訓練。其次是練理解語言。即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訓練學生理解語言,包括朗讀、默讀、背誦、複述等能力。

在操作時,每冊課文中都應該設計上述各項的定量定質的訓練。如,一年級著重訓練識字3法(筆畫筆順識字法、偏旁部首識字法和音、形、義比較識字法);二年級著重訓練查字法;三年級著重學習精讀法;四年級著重訓練讀記法(在閱讀中摘記優美詞句和精彩片斷、記概括提綱、寫讀後感);五、六年級著重訓練讀寫對應法。再次是練表達語言。我主張讀寫結合,讀為基礎,從讀學寫,以寫促讀;從仿到作,從說到寫。

二是練思維。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上下工夫,要在練語言、練思維、練思想感情三者的統一上出成效。在導練教學中,要重視要求學生邊聽邊思、邊讀邊思和思而後說、思而後寫的經常性訓練,並養成自覺主動的良好習慣;要重視對學生設疑質疑的引導,珍惜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促進思維的不斷發展。

三是練思想感情。教文和教做人是統一的,練語言和練思想感情也是統一的。語文教學中練思想感情主要在以情感人,以理育人。而情和理又是寓於文章之中。

記者:那麼,在您談的幾種訓練模式中,老師在教學中操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