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世紀來,一直紮根在農村小學一線的丁有寬,本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和“麵向全體,偏愛差生”的信念,先後將22個差班轉變為先進班,而他親自幫教過的近300名昔日的搗蛋鬼,後來都成長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時間過了幾十年,但經丁有寬轉化教育成長的幾百名差生,每個人的音容笑貌、舉止投足,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小故事,他一講起來如數家珍,繪聲繪色。
在他的《我與頑童》一書中,他與小黃的故事打動了很多人、啟發了很多年輕教師。
由於從小寄住在親戚家,小黃的父母疏於管教,小黃變成了一個愛撒謊、盜竊成性的小流氓。父母為了挽救他,將他轉到六聯小學。剛到新學校,小黃就騙了同學幾10元,並且在偷了從北京趕回來教育挽救他的哥哥的錢包後,逃得無影無蹤。
在這種情況下,丁有寬主動提出來:“讓我來教育小黃。”接下來便是用10多天尋訪失蹤的小黃。
有人說看見小黃經常出沒在韓江上,扒搶過往貨船上的東西,丁有寬看到了小黃擅長遊泳的一麵;有人說小黃扒竊的手段多種多樣,丁有寬看到了小黃比較機靈的一麵;有人說小黃將盜竊的物品錢財隨意送給乞丐,丁有寬看到了小黃善良的一麵;有人說小黃曾在讀了哥哥、姐姐來信後表示想洗手不幹了,丁有寬看到了小黃悔改的一麵……就這樣,這個麵臨被學校開除的孩子身上微不足道的閃光點被丁有寬一點點“挖掘”出來。
最後,丁有寬在離校40多公裏的油頭車站找到了離家出走20多天的小黃,把他勸回了學校。
誰知,剛一開學,就有同學來找丁有寬,說:小黃帶著幾個同學在麥田裏“衝衝殺殺”糟蹋了不少麥苗。這時丁有寬沒有簡單地批評他,而是因勢利導地請組織能力強、遊泳技術高的小黃組織了一次“搶渡大渡河”的軍體活動。
這次活動後,小黃變得愛往丁老師那跑了。
一次,丁有寬與小黃談心時,小黃的眼睛不停地瞄丁有寬掛在牆上的二胡。他就順勢問小黃:“你喜歡拉二胡嗎?”話音未落,小黃已經跳上桌子,伸手取下了二胡,結果,踩碎了桌上的玻璃板,還撞碎了桌上的茶杯!
“快坐下,看看腳劃破沒有。”丁有寬立即安慰害怕的小黃,又給他拉《我們是新中國的小主人》、《義勇軍進行曲》等曲子,小黃聽入了神……
漸漸地,小黃開始變了。六年級上學期,小黃被評為三好學生;畢業前,小黃獲得了“優秀班長”、“優秀中隊長”稱號。後來,小黃如願考進華南歌舞團,最後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電影工作者。
“我的幸福,就是一輩子當好一名農村小學教師”
有人說,丁有寬滿腦子裝的是教育,是農村的孩子。正是因為他對教育無限癡迷,才寫就了教壇的奇妙樂章。
曆經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丁有寬吃過很多苦。但即使受到不公待遇,身陷逆境;即使碰到挫折,坎坷不斷,他都無怨無悔,一往無前,以驚人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直達勝利。如今,條件好了,環境變了,年紀老了,但他仍耕耘不輟,追求不懈,努力攀登科研的高峰。他不顧年邁,深入課堂,深入學生,深入社會,調查研究,分析交流,思索總結。他發現,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一些通病:變自主、合作、探索學習為自流、合並、空想學習;一些人陷入了新的誤區,名為素質教育,實則輕視提高素質,他為此開出了醫治的“方子”,並將之整理成文稿。
“我力求盡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而政府卻給了我很高的榮譽。”麵對諸多榮譽和成績,丁有寬十分謙遜,他總說:“我的一切離不開黨的關懷,離不開人民的支持,上靠陽光,下靠土地。我在工作上的成就不單是我個人的,也是廣大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功勞應該歸於黨,歸於廣大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