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明:用心做教育的人(4)(2 / 2)

2

做數學才能學好數學。

3

教師智慧的表現應該是能為學生創設一個激發創造的“場”。

4

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該使學生知道數學有用、可用、能用,發展成想用、會用、善用。

我心目中理想的數學教師:

像馬明、孫維剛、顧泠沅老師那樣的……(我找不到更好的修飾語)。他們本身就是課程。

我心目中理想的學生:

有責任心,熱情善良,樂於思考,勇於發問,勤奮踏實,有膽創新。

我上過的最滿意的數學課:

沒有,因為問題的表達中用了“最”這個字。

我寫過的最滿意的教學論文:

同上,沒有。

我通常怎樣戰勝挫折和困難:

不應該說戰勝,應該是50%用毅力“扛”,30%用策略“搪”,20%用時間“耗”。

我取得優秀成果的主要經驗和體會:

用心做事、做事用心。用心和僅僅用力是很不同的,用心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更是一種境界,是把自己融化在成長的追求中的一種忘我的狀態。

自我評價我的性格特點:

認真、執著、求異、隨和。

我的業餘愛好:

旅遊,收集地圖和公園門票、車模、硬幣。打排球、乒乓球……

我的人生格言:

能把平凡的事堅持做好、做出彩、做出個性的人就是一個不平凡的英雄。

我最想對教師說的話: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們留心觀察、細心品味、專心實踐、恒心堅持;用平常心去麵對譽毀成敗,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態去麵對生活和工作。旁

白定格雷玲第一次“認識”張思明是從照片上,因為我主持的名師版上要做有關他的報道,他給我傳來幾張他的照片。照片上的他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有著孩童般純淨的笑容。

第一次與他見麵時,一身隨意休閑、價格一定很便宜的色調柔和的棉布衣褲讓他顯得比照片上更消瘦,清澈的目光中安靜地透出一種從容淡泊。

在他低頭為我倒水的瞬間,我看到了他頭發根部的白色與上麵的黑色的強烈反差。顯然,他的頭發已經染過了。一問才知道,他的頭發從13歲那年父親去世後就開始白了。

後來,我們又有幾次交往,漸漸熟悉起來。知道他為人低調,卻總是因個性中的生動風趣而吸引著身邊的學生和同事;知道他隻喜歡別人稱他為老師,而不喜歡很多人總想讓別人掛在口頭上的校長“官銜”……但對他的記憶,卻一直定格在那安靜而清澈的目光上:一個人,要有多麼從容的心態,才能在榮辱麵前波瀾不驚、淡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