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複讀課
複讀課是把若幹篇已經教過的課文按一個中心組成“複讀單元”,讀讀、想想、議議、練練,既溫故,又知新。“複讀單元”的重點仍在“讀”,通過讀找到各篇的內在聯係,從而形成某些規律性的認識。“溫故”隻是手段,“知新”才是目的。複讀課常用比較的方法,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是頗有意義的。
簡要地說,“三主”是組織語文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四式”是體現這個過程的基本程式;而教學效率的提高,則取決於教師正確的“導”和學生主動的“讀”。據此,錢老把他的這種方法叫作“‘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簡稱“語文導讀法”。
(白雪
整理)自
白錢夢龍自畫像對我做人處世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在我的教學理念形成過程中,有三部書對我的影響最深:
《葉聖陶教育文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
我平生最崇拜的教育大家是:
隻崇敬身體力行的教育家,如陶行知、葉聖陶、蘇霍姆林斯基、讚可夫;對那些“空頭理論家”,無論其理論多麼“偉大”,也不崇拜。
對我啟發最大的教育名言是:
教,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聖陶)
我的語文教學觀中的最基本點:
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教師為主導,是學生充分實現其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作為主體的學生和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教學中互動的過程,就是訓練。
“三主”(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是對教學過程中師生合作關係的動態描述,不是三個邏輯命題的靜態排列。
我心目中理想的語文教師是:
愛讀書,善讀書,多讀書;敢於堅守教育理念;創新不要背離常識。
我心目中理想的學生是:
藐視分數,但有強烈的求知欲。
我上過的最滿意的三堂語文課是:
基本上都不滿意。以下三堂課隻是差強人意而已:《愚公移山》、《故鄉》、《死海不死》。
我寫過的最滿意的教學論文是:
沒有寫過論文,寫得比較滿意的是一篇對話體文章《教亦多術矣--答客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