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夢龍:悲壯的舞者(5)(1 / 1)

我怎樣戰勝挫折和困難:

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來自1957年的那場政治劫難。不善於隱瞞自己觀點的我,在劫難逃是理所當然的。1958年初,我戴著一頂“右派”的帽子被發配農村監督勞動,不得不暫時告別我為之嘔心瀝血的語文教學,三年半以後才得以重返講台。那次挫折給我的最大教益,是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挫折固然不是好事,尤其是1957年那樣的挫折,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但就我個人而言,那次挫折的確磨礪了我的意誌,堅定了我對教育事業“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和在逆境中格外渴求奮飛的願望。可以肯定地說,我正是從那次挫折以後才變得稍稍成熟一點的。當然,這樣的挫折希望以後不要再降臨到中國知識分子的頭上。

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由於沒有接受過師範教育,擔任語文教師之初,根本不知教育學、教學法為何物,於是隻能根據自己讀書自學的體驗,“設計”我的語文教學。出乎意料的是,恰恰是這種無依無傍,無法無天的“設計”,反倒使我教出了一點個人的特色。現在回想,連自己都不禁嘖嘖稱奇。

我取得優秀成果的主要經驗和體會:

對自己摯愛的事業,要以戀人般的癡情,宗教信徒般的虔誠,革命誌士般百折不撓的意誌,一以貫之、無怨無悔地緊追不舍。我這個人,要學曆沒學曆,要資格沒資格,要智慧沒智慧,我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這份對事業的執著,這份如癡如醉全身心的投入!

自我評價我的性格特點:

寬容,平和,善良,坦率,樂觀。做事力爭上遊,不甘於平庸;對人胸無城府,寧可失之天真。人際間無聊的是非恩怨,從不縈懷,隻想集中心思做一點自以為重要的事。對既往的喜怒哀樂,近乎健忘;但恰恰反倒有利於看清前麵的目標。這種性格,也許正是我曆經磨難而能始終保持積極向上心態的根源所在吧?

我的業餘愛好:

從小愛讀舊體詩詞、詩話詞話,偶爾手癢也寫它幾首,大多是遣懷寄興之作,無關宏旨。愛讀曆代名帖,有時也悟出一點帖意,以此為樂;絕少臨池,或應友人之囑不得不寫些條幅、對聯之類,居然也能賺得外行的幾聲喝彩。此外就愛翻翻書,看看電視,散散步,逛逛街,上上網;不搓麻將,不嗜煙酒,人稱“綠色男人”;也不刻意鍛煉,一切任其自然而已。

我的人生格言:

自尊,不自大;自主,不自是;自信,不自負;自謙,不自卑。

我想對教師說的話:

教師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旁

白大家風範雷玲聽錢老“最後一課”那天,心有些酸。

這個時代容易讓人浮躁和張狂。多元化的繁花似錦,會讓人因為表象的東西失去對本質的東西的鑒別能力,這時候,人更需要的是厚重的功力與定力。

當新課程理念為課堂帶來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評價標準時,熱熱鬧鬧的問題討論、五花八門的小組合作等新的教學模式,讓老師們有些眼花繚亂,於是有些老師會以此判斷:誰的課堂越花樣百出,誰的課就上得好。

當錢老少了花樣的課與一堂熱鬧非凡的課同台展示後,在場的一些年輕老師沉不住氣了,質疑、抨擊甚至譏諷,靶子紛紛對準了錢老。與錢老敢於客觀地評價自我的大度相比,這種沉不住氣顯然少了冷靜的思考與判斷。

記者親曆了兩堂課,以記者多年的課堂教學經驗,記者今天仍然會這樣去看錢老的課:錢老的課已然達到佛家所說的“見山見水”的第三重境界。

記者在編寫這本書時,曾經想將寫錢老這篇文章的標題改為“真正的語文大家”,遭到錢老的斷然否定,他說:中小學哪來什麼大家?與今天一些急於成名成家的新秀相比,錢老其實真的很有大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