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以您之見,閱讀教學的改革應該從哪些方麵著手?
錢夢龍:當前,首先必須改變前麵所說的語文教學中的兩種傾向:一種多見於日常教學,其特點是死摳文本,肢解課文,進行瑣碎刻板的字、詞、句操練;另一種多見於展示課、觀摩課,其特點是架空文本,架空語言,憑空進行所謂的“人文精神”教育。而要正確指導範文的閱讀,必須處理好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的統一關係。同樣的文本,同樣的“緊扣文本”的教學,但由於教學理念不同、處理方法不同,效果往往大相徑庭。
總之,語文教學認定了民族語教育這個目標,多一點對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的尊重,多一點對自身經驗的研究,少一點花裏胡哨,少一點食洋不化,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實實在在地觸摸語言,實實在在地在讀寫聽說中摸爬滾打,也就找到了語文教學的“魂”。如果我們的學生有一天能夠熟練地運用民族語,能夠從“讀”和“聽”中汲取豐富的信息和精神養料,能夠用“寫”和“說”來表達思想,與人交流,那麼,他們的發展就有了紮實的基礎,我們作為語文教師也就可以欣然而笑了。
解
讀“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略解關於“三主”
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指導思想。
學生為主體,就是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也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閱讀,自求理解,自致其知,從而根本改變教學中單純由教師灌輸知識、越俎代庖的教法。
教師為主導,就是在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活動方式主要是“導”。導,指引導、指導、輔導、因勢利導;也就是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思維流程、學習心理,正確地引導學生由未知達到已知的彼岸。
訓練為主線,這是教學過程中確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後的必然歸宿。語文作為工具學科,也必須把訓練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基本線索--學生的知識在訓練中獲得,能力在訓練中培養,智力在訓練中發展;“主體”和“主導”的關係,也隻有在一個組織得很好的訓練過程中才能得到和諧的、辯證的統一。這裏說的訓練,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以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為核心的讀、聽、說、寫訓練,不是指做習題(做習題僅僅是訓練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