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夢龍:悲壯的舞者(2)(2 / 2)

這就是永遠將腳下當成起點的錢老,敢於在76歲的高齡挑戰自己50多年樹起的輝煌!

這種精神,連去年的“那一代”討論中將錢老批判為“方格內的圓融”的作者,也在文中歎服:真正成功的語文教師,是像錢老這樣靠其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功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全方位的輻射和滲透。

錢老曾寫過一首詞《蝶戀花》,最後兩句是:“鏡裏朱顏無計駐,為伊心上留春住。”句中的“伊”寄托了他對所鍾愛的語文教學一種不懈的追求。從1993年錢老辦理退休手續,至今已整整13年了,但錢老卻一如既往地關心著語文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1998年,語文教學的圈外人發動了對語文教學的猛烈批判,說“語文教師患了集體失語症”。錢老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以正試聽,他說:這場討論一是錯誤地把第一線語文教師當成了批判的對象,批判者完全不理解語文教師在“應試”重壓下不得不違心而教的苦衷;二是批判者沒有真正看到語文教師的難處:由於考試和教育評價體製改革的滯後,應試教育的格局迄今尚無根本改變,語文教師們心知其非,但回天無力,隻能在慣性支配下沿著培養“考試機器”的舊路艱難跋涉。

當1999年製訂語文“新課標”時,曾參加“語文教學大綱”的審訂的錢老在認可“新課標”立足點更高,視野更開闊,更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的同時,也切實地指出:要認真地尋求新課標的確切含義,盡快弄清楚它們究竟對語文教育實踐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並希望“新課標”在實施中多一點理性的思考,盡可能減少一點矯枉過正的偏差。

這一觀點引起了一些人的誤解,以至有人說他對新課程缺乏熱情。2004年語文界掀起一場關於“那一代”的討論時,有人甚至毫不留情麵地將錢老批判為“應試教育的成功操作者”。

有朋友規勸他:吹皺一池春水,幹卿底事?然而,對語文教學癡心不改的他卻告誡自己:你的腳下沒有終點,正如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教學改革永遠不會有終點一樣。

“人活的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這種信念,使錢老能夠在年逾古稀的高齡,依然孜孜以求,並將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傳承給所有敬重他、愛戴他的人。

即使,戴著鐐銬悲壯起舞。

談為語文教學招魂雷玲一直以來,關於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之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在新課標下,語文教育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是為了培養隻會背誦“標準答案”的“考試機器”呢,還是培養具有創造活力的現代人?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錢夢龍先生。

記者:據我所知,在2005年召開的全國中學語文學會第八屆年會上,您發表了一個題目為“為語文教學招魂”的講話,您談到“從這些年來語文教學的狀況看,語文教學似乎也沒了魂,也很有必要為它招一招魂”,在您看來,為什麼我們的語文教學會丟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