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夢龍:悲壯的舞者(2)(1 / 2)

但當時的錢夢龍也感到,自己對教學過程中認識規律的把握,還沒有觸及教學的深層。

“一堂課,改寫了我後半生的曆史。”事隔26年,錢老記憶猶新。

1979年,上海市教育局在他當時任職的嘉定二中召開上海市重點中學校長現場會,錢夢龍執教文言文《愚公移山》。他按自己的“基本式教學法”上了這堂課。

那天來聽課的人特別多,把一個大教室擠得滿滿當當。這堂一反“串講”常規的文言文課,令聽課的重點中學校長們和市、區教育局領導耳目一新,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1979年下半年,以一課打響的錢夢龍出人意料地被評為“文革”後上海首批特級教師。

“‘基本式’的提出成了我命運急轉彎的一個標誌,對我個人來說,其意義相當於漫漫求索之路上的第一塊‘裏程石’。”這句話道出了錢老不安於現狀的跋涉情結。

經過幾十年的探討和實踐,錢夢龍不僅形成了自己一套相當完整的“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以“三主”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為理論基礎,以“四式”即自讀式、教讀式、練習式、複讀式為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體係,“語文導讀法”奠定了他在中學語文教育界一個重要流派的領軍地位。

盡管其間,“語文導讀法”也受到了來自各方麵的批評、質疑,但錢老對此很坦然:“我歡迎這種批評和質疑,不同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在反思中獲得教益。”

“我的腳下隻有起點”

2005年7月17日,網友qingyu在教育在線上發帖《我所認識的錢夢龍》,文中寫道:

最初聽到“錢夢龍”這個名字,還是在看《十六歲的花季》的初中時。最近,在全國中學語文學會第八屆年會上,聽了錢老精彩的發言,題目是“為語文教學招魂”--

民間有一風俗:小兒患病,據說是因為丟了魂,因此隻要在屋裏屋外大聲呼喊他的名字,就可以把丟失的魂招回來。從這些年來語文教學的狀況看,語文教學似乎也沒了魂,也很有必要為它招一招魂。

接著,錢老將自己的新作貼在網上,名為“請向錢夢龍開炮”,文章的題目是“為語文教學招‘魂’續篇--錢夢龍答客問”。

此舉,讓好多年輕的語文教師有機會與錢老師對話。這位網友感慨:“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錢老那種對學術的嚴謹和對網友的真誠!”

在全國中學語文學會第八屆年會召開三個月後,76歲高齡的錢老在“全國第四屆新教育實驗研討會”主辦方的一再邀請下,為參會的老師們上示範課。當這堂少浮華重平實的課遭到質疑時,主辦方代表、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在錢老的報告後給與會者講了一個故事:

最初,錢老接受邀請後準備上《死海不死》一課。後來,又考慮到聽課的學生都是高中生而換成了《世間最美麗的墳墓》一課。但是在參會前他又換了。他說,老用自己上過的課去講不大好,就挑了一篇課外閱讀文《睡美人》。這個內容,此前錢老從未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