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傳》:“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解辭釋義】
既濟卦的初九已言“曳其輪”並說“濡其尾,無咎”。未濟卦的九二又言“曳其輪”,兆辭為“貞吉”,但未說濡其尾。這“無咎”與“貞吉”,其區別顯然和“既濟”“未濟”相關聯。應如何理解呢?
關於“曳其輪”的含義,在分析既濟卦初九爻辭時已說過了:不該理解為向後拽車輪。試想,古時沒有汽車,隻有馬拉的車和人拉的車,又處在涉水過河的情況下。若拖住車輪止住其前行,如此停於河水之中,能不危險嗎?無論是人拉的車,或是馬拉的車,欲向後把車輪拖住談何容易?又是由誰來曳?
幾十年前,我在國外講學也曾這樣說過:身處坎險之境,又經未濟之路,不可輕進,必須將車輪曳住,待時而動。
一位聽我講課的學員當場質詢:既明知身處險境,車即不該入水,既已入水在涉躍之中,又能如何拖住車輪?若是牲口拉的車,如何將其卸下?若是人拉的車,那車把杆可以放手嗎?拉車人放下手,車還怎樣向後拖?誰來拖?不放手的話,拉車人也被拖向後倒,出危險怎麼辦?……
我真的被問住了!有句話,立即湧現於我的腦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講課,我是老師;考問我者,便是我的老師。我沒覺臉紅,但我謝過“老師”的提問,則因之立刻改正了觀點:
人生好比戰場,世事總歸難料。在形勢“未濟”身陷困境的情況下,審時度勢作出應急判斷,采取正當行為措施,突破難關,戰勝艱險乃屬當務之急。
時、務事關大局,識時務以智為先;“大川”之險當前,導致進退兩難;情逼之下總不該止以待斃,駕車者隻有緊握車把,曳其輪涉險而渡。貞吉,說明勇敢還是擺脫了險阻,爭得吉祥。
擬之為人事,在麵對發生在人世間的無論是什麼樣的阻困時,正義君子即一定會堅守“大敵當前,勇者勝”的信心,而戰無不勝。
“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象傳》對本爻辭義的解說,值得深思。
【義理啟示】
世界何懼之有?懼怕危險者,危險就願跟隨其身旁。
莎士比亞有句話很有哲理:“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絕不膽怯。”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象傳》:“‘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解辭釋義】
既然說“征凶”,就意味著不宜有所行動,涉大川則不利。為什麼又說“利涉大川”,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多數人之所以認為“征凶,利涉大川”難以理解,是因為把“征凶”這個雙音詞,當成“征”和“凶”兩個單音詞各自分開來思考了。把“征”當作了動詞性的象辭;把“凶”當成了形容詞式的兆辭。即隻要行動,就凶。其實非然。“征凶”是一個動賓聯合的雙音詞,動,指行為的方式;賓,指行為牽涉的事物和內容。即賓語是動詞的連帶成分。例如“吃飯”(吃是動詞,飯是賓語),“唱歌”(唱是動詞,歌是賓語),等等。
“征凶”一辭即動賓合成的象辭,“征”是行為動作,“凶”是征所針對和牽涉的內容。即要對凶惡不良的事物以及壞現象進行征伐、打擊、鏟除、清除。這不就有利於涉越大川了嗎?
如此理解,本爻辭的意思就是說:未濟是由於各種“凶”的事物障礙與幹擾所致,對其加以“征”(清除),便可“利涉大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