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要養成吃魚的習慣
吃魚多的人通常比不吃魚的人生理上和精神上都要健康——
萊斯
古人雲:"魚,我所欲也。"中國人如此,外國人亦然,西方人盡管習慣與我們不一樣,但魚同樣是西餐的一道主菜。
西方菜也有多種菜係,而以法國、俄國菜最有名,其他如意大利、英國、德國都各有特色,但也大同小異。
西方人吃飯的習慣(指正餐),一般先吃冷盤,是為開胃菜。這點與我們相似。我們則稱之為"酒菜",主要為了下酒,西方人則用來刺激食欲。魚在冷盤中常是生拌、煙薰或事先用番茄燴好晾涼的魚塊等等。魚子醬(大馬哈子)常是上品。吃過涼盤,就要喝湯了。西餐湯的種類很多,大體上有奶油湯、蔬菜湯和清湯幾種,當然因用料不同,味道也多種多樣。蔬菜湯常以西紅柿為原料,故多為紅色。以魚為原料做湯的樣式很多,如以鱸魚或鱖魚淨肉為原料,加以各種蔬菜及番茄醬的紅魚湯;以魚肉及各種蔬菜為原料,加以黃油、胡椒粉等製作的蔬菜魚湯等。按照西方習慣,吃飯先喝湯既能開胃,又有利於消化。
喝湯之後,就是熱菜。常是一道魚蝦菜,一道肉菜,然後是點心、咖啡、水果等。
西方人吃魚,一般是海魚,個頭較大,又是分餐,因而一般不像中國人那樣將整條魚上桌。而是將魚切開,去掉主骨,切成數塊再行加工。但遇有吃較小的魚類,一條不過250克的,也整條加工後食用。
海魚大多含有豐富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而且魚油中的"DHA"與"EPA"隻存在於海產的魚類和貝類之中,在陸地上的動物界迄今尚未找到它倆的芳蹤。淡水魚類體內所含多是1618個碳的不飽和脂肪酸,兩者相比,後者自然不免就相形見絀了。在海洋魚類中,沙丁魚、鯖魚、鮐魚、秋刀魚等的魚油中均是DHA與EPA的豐富來源,也就是說能常食這些魚對身體更為有益。另外是南極磷蝦,其體內所含的EPA更是首屈一指的。
經研究證實,DHA是人的大腦脂肪中的主要成分,是大腦營養所不可缺少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它對於腦細胞,特別是腦的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長發育有重大作用。當缺乏DHA時,腦細胞膜的形成會出現故障,並可能引起腦細胞的死亡。腦細胞突觸的延伸和新突觸的長出,也可能因DHA缺乏而受阻,腦細胞的網狀組織會被破壞,信息不能順利傳遞,對人的智力、記憶、思維能力等一係列活動也難以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