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仍未到絕望時候(4)(1 / 1)

所以當停戰三日還未屆滿時,袁世凱就和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進行商榷,不和黎元洪或湖北軍政府進行談判,他們就於12月4日製定了一個繼續停戰的協議框架共五條:一、三日停戰期滿,續停十五天;二、北軍不遣兵向南,南軍也不遣兵向北;三、總理大臣派遣各省居留北京的代表人,前往南方與南軍代表討論大局;四、唐紹儀充任總理大臣代表,與黎元洪或其代表人討論大局;五、以上所言南軍,山、陝及北方土匪不在內。別忘記了收藏本小說章節,方便下次訪問www。jlgcyy。com由此,人們或許能夠感覺到袁世凱對君憲主義的真誠和迫切,或許覺得他太過幼稚,根本不知道南方革命黨人的真實想法和政治訴求,不知道君憲主義與民主共和是完全不能相容的兩碼事。對於袁世凱和清廷的和平呼籲,南方當然不會反對,至於和平條件就很難說了。當是時,各省代表正在漢口開會,他們在第二天接到英國領事轉來的這些條件後,立即決定同意與袁世凱的代表進行談判,密電伍廷芳盡快來漢口與袁世凱的發表會商,爭取南北衝突和平解決。同意北方的部分條件,同意在停戰期間清軍不攻民軍,民軍亦不攻清軍。但是南方所理解的民軍,包括秦晉及北方義軍在內。

南方的回應給袁世凱一種新的希望,使他覺得重建和平又多了一份信心和機會,所以為了推動和平盡快恢複,為了使南方相信他所推動的君憲主義是真的,他在那幾天又苦口婆心地向清廷向皇族做了大量的工作,迫使清廷在政治改革上作出重大讓步,為重建一個能夠使南方革命黨人大致滿意的立憲政府奠定基礎。12月5日,袁世凱將與英國公使共同擬定的續停戰協議上報給朝廷,在呈遞報告的同時還與攝政王載灃麵談了很長時間。攝政王載灃究竟在這一天麵談時說過什麼,或者說袁世凱究竟在這次談話中還提出什麼要求,我們現在都不太清楚了,我們唯一能知道的是結果,是攝政王載灃在第二天奉隆裕皇太後懿旨,引咎退位,以醇親王退歸藩邸,嗣後用人行政,均責成內閣總理大臣辦理,各國務大臣擔承責任。很顯然,袁世凱在英國公使朱爾典的幫助下,成功說服清廷對南方的要求作出了重大讓步,攝政王退位,其實就像皇太後懿旨所說那樣,是讓攝政王載灃承擔全國亂局的責任,以攝政王載灃退位換取南方的讓步。

按照清廷製度,監國攝政王載灃在三年中,其實隻不過是大清國的實際經理人,大清國的最高領導人名義上是宣統小皇帝,他是監國攝政王的兒子,還有隆裕皇太後,她是先皇帝光緒帝的未亡人。大清國現在麵臨的困境,當然與監國攝政王過去三年的政策密切相關,所以指望攝政王本人出麵去糾正那些失誤是不可能的,因此攝政王向皇太後麵奏請辭,表示自己自攝政以來,於今三載,用人行政,多拂輿情,立憲徒托空言,弊蠹因而叢積,馴致人心瓦解,國勢土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