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階段養生(16)(1 / 1)

以上三種現代科學方法和《黃帝內經》的認識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至少100歲。《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活到100歲之後,仍然動作不衰,那肯定是大於100歲。古代很多著作也提到了相關觀點,比如說在《禮記》中把100歲稱為"期頤";漢代哲學家王充提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魏晉時期著名養生家、"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就認為上壽可以達到120歲。可見中國先賢們都認為人的自然壽命在100到120歲。

預測人的壽命有方法

在了解了人的生命周期的劃分之後,我們再來討論一個問題,怎麼能預測、判斷一個人的壽命。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一種預測、判斷壽命的方法:

先觀"使道"是不是深長。"使道"就是人中。人長不長壽,首先要看人中。如果人中比較深、比較長,那麼這個人就會長壽。

為什麼從人中穴位置能看出壽命?因為這裏是人體兩條重要經脈——任脈和督脈的交彙點。反映出的是人體氣血流動的盛衰狀況,它的深淺和長短,直接體現出人的健康狀況,當然也就可以據此判斷人的長壽與否。深長反映出的就是氣血的強盛,人就能長壽。這個穴位不但可以判斷人的壽命,而且還是一個急救穴。就是因為它是人體兩條重要經脈陰陽之氣的交彙點。

判斷一個人長壽與否,還需要看"基牆"是不是飽滿有力。"基牆"就是耳朵下方的肌肉。有一句話:"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這裏的地閣就是指"基牆","地閣方圓"就是指"基牆"的肌肉飽滿,不是皮包骨,說明這個人的五髒氣血強盛,營衛氣血運行通暢。加上麵部的"三部三裏",就是三停——從額到眉毛為上停,從眉毛到鼻下為中停,從鼻下到下巴為下停,高起而不下陷,肌肉飽滿,骨骼高起,說明身體健康,能長壽,活到一百歲。

有的人認為,這是在看麵相,是迷信,不科學。實際上,我們要看的不是人的相貌長得怎麼樣,而是看精氣神是否充足。望相主要是望神,一個人如果有了神,說明他的精氣足,身體自然就健康,也就可以推測出他能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