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五月,采些艾蒿掛屋裏,在滿屋彌散的輕煙中,過一個有艾陪伴的端午節,接下來的夏天你會過得更舒服.
端午節,好多朋友都會去山裏或野外玩,如果見到了艾蒿,一定別忘了采點回來.
端午節采艾是中國傳統的民俗.把采回來的艾蒿和菖蒲掛在門口,民間說法認為能避邪.其實,是因為端午時快要進入炎夏了,各種蚊蟲、細菌和病毒開始肆虐,這時候把藥草掛在門口,借助它們所發出的芳香之氣,使蚊蟲和病邪避而遠之.而且,五月初的艾已經長成了,正是采摘的好季節,掛起來晾幹以後就可以做藥.
端午前後采的艾蒿,藥性最好.采回來以後,不要馬上用,新鮮的艾是有一點微毒的.把它晾幹,收藏起來隔年再用.可以直接把艾掛在廚房裏晾幹,讓艾的香氣自然揮發,順便起到植物香薰的作用,還能驅蟲蠅和淨化空氣.
真是很懷念新鮮艾葉的香氣.從前我媽媽年年都會采艾蒿的,那時候這東西很多.這些年越來越少見了.在北京我就沒怎麼見到過野生的艾蒿,隻有一次在妙峰山采到過.可能因為市場的需要,不加節製地采摘艾蒿,才使得它現在芳蹤難覓了.
如果實在采不到艾蒿,就去藥店買點艾條回來.點燃了,在屋子裏到處熏一熏,殺殺病菌,順便驅趕一下躲在角落裏的蚊蟲.別嫌艾條的煙氣嗆人,它能幫你祛病氣.
艾灸是引氣血下行的捷徑
艾蒿是中醫傳統的灸法所用的艾條和艾炷的原料.做艾灸要用好幾年的陳艾才好,新鮮的艾火氣太大,是不能用的.
為什麼中醫選擇艾蒿作為傳統灸法的原料呢?因為艾性溫熱,遇火之後熱性倍增,能通十二經絡.艾的熱性可以直達血脈,促使氣血流動起來,打通經絡的淤阻,特別是可以把人體的氣血往下引,溫暖下焦.
人在年輕的時候下焦的氣血是很充足的,所以小孩子光著腳也不怕冷.年紀大了就不行了,氣血下不去,不能滋養下焦.下焦氣血不足,在體表表現為腳冷、膝蓋發涼、後腰冷痛,在體內則表現為二便不利、月經不調以及生殖功能衰退等等現象,一言以蔽之,就是腎虛了.
人體下焦為腎所主,下焦氣血充足,才可以滋養腎係統.腎為人之本,如果腎係統可以開足馬力工作,什麼病都能迎刃而解.這就是艾灸保健治病的原理.
艾灸的作用太多了.按古人的說法,是"無一症不可治".調理疾病、保健身體,都可以用到艾灸.如果要把艾灸的作用詳細列舉,恐怕好幾本書都裝不下.
對於一般人來說,你不需要記那麼多.你隻要記住三點原則就好:
一、灸下不灸上.艾灸是引氣血下行的,所以做保健的時候,一般灸下半身的穴位.頭部、麵部一般是不灸的.
二、灸老不灸少.小孩下焦氣血旺,而且往往火力壯,沒事別灸.老年人就可以經常做艾灸.
三、灸寒不灸熱.陰虛火旺的人不要做艾灸,否則越灸越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