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薺菜(1 / 1)

暮春三月,在山清水秀之地,踏青賞花,吸取天地之靈氣,再采摘一些薺菜烹調而食,既可祛春寒,防春季流行病,又可降胃腸之火,利濕健脾,通小便.在明媚的春光裏,吃天賜美食,快和家人好好享受一下這愜意而健康的生活吧.

吃的薺菜,隻采嫩芽.入藥用的薺菜,就得用全株,一定要連根一起采摘,因為根部的藥性更強.整株采回家晾幹,就可以用一整年了.放一些在廚房的灶台上,還可以避螞蟻.需要調理身體的時候,取幾株,用開水煮七八分鍾,就可以喝湯了.或者用幹品來泡茶喝,也是可以的.

北方的春天來得晚,不知不覺就要到農曆三月初三.

時間永遠跑在我們的前麵,感覺春天才剛開了個頭,其實時令已開始進入暮春.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種時候我最懷念的是南方,遙念千裏之外的家人和朋友,這幾天,想必他們都在某個山清水秀處踏青賞花吧,也許順便還會采些薺菜帶回家.

三月三吃薺菜,這個風俗古已有之.這一天在古代是上巳節,人們會去水邊洗浴、春遊,還有男女相會、對歌,很生活化的節日.當然也離不了吃.吃什麼呢?吃上巳菜.如今,上巳節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很多地方的人還是會在這一天吃上巳菜,也就是薺菜.

薺菜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野菜了.上海著名的菜肉餛飩,那裏邊放的就是薺菜.就算沒吃過薺菜的人,也會記得辛棄疾那兩句詞: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記得我媽媽年輕時候借用這個典故,寫過一首謎語詩:

尋藥踏青采嫩芽,能蔬可牧利農家.

溪頭翠葉春花白,羨煞城中桃李花.

開頭第一句說尋藥,沒錯,薺菜不僅是一種野菜,也是一味草藥.

三月三吃薺菜,預防春季流行病

薺菜入藥,最大的作用是祛陳寒的功效特別強,而藥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薺菜,就是為了祛除冬天積存的寒氣.

《黃帝內經》雲: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天受了凍,如果沒有及時化解,寒氣會深入體內潛伏下來.到了春天,陽氣升發,這些潛伏的寒氣發作起來,寒極生熱,就會引起流感發燒,這也是春天特別容易產生各種流行病的原因.

因此,為了防止冬季的伏寒鬱積化熱,在春天不能用大辛大熱的藥物,而是要用薺菜來預防春天的"溫病".

薺菜是平性的.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既能祛陳寒,又能祛血熱,使得伏寒無法化為內火,維持人體的寒熱平衡.

產婦喝薺菜水,預防月子病

薺菜祛陳寒的特殊功效,對於產婦尤其有用.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產婦在月子裏如果發燒了,是很麻煩的事情,不僅影響到給孩子的哺乳,而且特別不利於產後恢複,稍有點不注意就會落下月子病,長期受罪.

一位讀者朋友給我講的親身經曆就是一個典型的病例.她原本是個體質健壯的人,生完孩子家裏老人不在身邊,照顧她的人沒有經驗,致使她發了四次燒.他們還給她蓋上兩床大棉被捂,想以出汗來退燒.產後本來身子就虛,再出幾身大汗,一折騰就更弱了.從那以後,她的身體就變差了,開始發胖,得了脂肪肝,還落下了一身毛病.後背發涼,到冬天必須用個棉墊背在後背上.最嚴重的是膝蓋,一年四季總是涼得像冰塊一樣,夏天都要穿厚褲子.多少年來,她四處求醫問藥也治不好,十分痛苦.

產婦的身體比較弱,起居飲食稍有不慎,體內的陳寒就容易發作,化為內火,在局部產生炎症,甚至使人發起燒來.這位朋友連續發燒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誘發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