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冥想宣泄法:使用想像力來調節心與身(1 / 3)

第九章 冥想宣泄法:使用想像力來調節心與身

冥想是一種意境藝術,是專注於自身的呼吸和意識,感知生命每一瞬間的變化,是一種很好的情緒宣泄方法。就如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留一點時間、一個空間給自己的心靈冥想,能讓自己整理紛亂的思緒,暫時忘卻工作、忘卻煩惱,讓自己進入到一種全新的忘我境界中。而且,冥想還可以預防乃至治療如癌症、艾滋病、心髒病等多種疾病。荷蘭的一項醫療調查顯示,經常沉思冥想者比很少沉思冥想者的發病率要低一半,在染上威脅生命的重病率方麵要低86%。可以說,冥想是身與心互相溝通的有效方法。

(冥想是駕馭情緒的有力韁繩

冥想者較一般人更容易達到平靜而快樂的狀態。通過冥想,可以培養我們的注意力,穩定情緒,並且放鬆自我,保持身心愉悅。

迷惑、焦躁、嫉妒……總是在不經意間撲麵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學會關照自己的負麵情緒。怎麼讓這些不愉快的體驗快點離開我們的生活呢?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通過用冥想來宣泄情緒。當進入冥想狀態時,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也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

在忙碌與疲憊共存的現代生活中,冥想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必然的放鬆與解壓最好的方式。

美國著名女演員海瑟·格拉漢姆曾在醫生的指導下練習冥想,每天早晨起床後和下午各練習20分鍾,她說:“過去我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長期擔心憂慮,其實這都毫無意義。冥想讓我懂得,內心的平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擁有了這份平靜,就擁有了所有的東西。”

早在2000多年前的佛教禪宗中就談到了冥想。所謂冥想就是指靜思或沉思,最早人們修教都是以養生為目的,即以此達到自我防病、治病、健身、益智和延壽。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冥想越來越具體化:猶太人把它作為一種科學的育兒方法,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由此而成就終生;美國人則把冥想演繹為提高運動成績的精神訓練法,女飛人格裏菲斯·喬伊納就此而誕生;日本人更是活學活用,企業、礦場、公司等單位都紛紛普及禪定,以鬆心緩性,消解工作壓力。據統計,在日本,修煉冥想者已超過4萬人。

冥想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情緒的方法。現代人的代表性疾病的根源就是各種生活壓力,因為壓力我們變得煩躁不安,進而導致各種疾病。而冥想是治療壓力的一個好方法。一個人冥想時,他會暫時遠離現實世界的喧囂,找回心靈深處的平靜和集中。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心靈得到了最大的安定,身體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鬆,找回了身體的健康和平衡。

美國俄勒岡大學的一位教授曾選取了40名中國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他把這些學生分為2組,第1組每天堅持冥想20分鍾,連續做5天;第2組每天隻做放鬆訓練。結果顯示,第1組學生在注意力和整體情緒控製方麵都有了明顯改進,他們曾經存在的焦慮、情緒低落、憤怒和疲勞感也都有所下降。

冥想不僅僅能使人感覺舒暢,心情平和,還可以改善人的腦結構,實實在在的健腦。一些大腦神經係統專家曾利用複雜的成像技術做過測試,結果顯示:在深度冥想中,大腦如同身體一樣會經曆微妙的變化,冥想可以訓練頭腦,重新改造大腦機構;可以在大腦麵對消沉、過度興奮等精神層麵的問題時,重建平衡。

研究人員為了弄清冥想的大腦機製使用了核磁共振成像設備,他們用這種技術掃描了15名慣於冥想者的大腦,然後將掃描結果同另外15名普通人的大腦進行比較。他們發現,冥想者的大腦皮層在一些地方比普通人更厚,在涉及注意和處理感覺信息的地區。這表明,冥想可以有效修複人體因為壓力帶來的神經和心理損傷,因而具有維護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美國肯塔基大學的科學家用一種可量化的方法,對冥想的功效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實驗。他們讓參加實驗的誌願者注視一個液晶顯示屏,當某種圖像顯現的時候,誌願者被要求盡可能快地按動一個按鈕。一般來說,圖像出現之後,人們按動按鈕需要200~300毫秒的時間做出反應,但睡眠不足的人卻需要更長的時間,有時甚至無法做出反應。

研究人員讓誌願者在冥想前後參加按動按鈕的測試,並與同時進行的其他測試,例如有關睡眠、閱讀、交談的測試予以比較。實驗表明,冥想使誌願者在做出反應時取得了好成績,尤其是在一夜未眠的時候,冥想的提神作用更是十分顯著。

冥想過程中,人的腦波會變得安定、心情逐漸變得平和、全身肌肉變得放鬆,而體內的β-內啡肽、嗎啡、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反而越來越活躍,因此人體的免疫力會逐漸加強,達到和預防疾病的功效。冥想可預防冠心病、高血壓、前列腺疾病,還可預防、降低或控製艾滋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所產生的疼痛。有研究者表示,冥想者的技術越高,其免疫係統功能便越好。

冥想是一種意境藝術,是專注於自身的呼吸和意識,感知生命每一瞬間的變化。在專注於一呼一吸的同時,記住自身最理想的狀態,讓自己沉浸在拋開萬物的真空狀態,找到心靈的平衡。冥想的第一階段是將心靈集中到一處,讓自己保持鎮定狀態,不為外界的刺激而動搖,持續進行著心靈深處的冥動。第二階段是心靈逐漸變得平穩,繼而感受到純粹和明朗。最後,心靈完全失去主觀與客觀的對立感,進入渾然忘我的真空狀態,和宇宙合而為一。即宗教上所講的解脫。

冥想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禪坐冥想、慢走式冥想、音樂冥想、沉思冥想、瑜伽冥想、燭光冥想等。找到適合自己的冥想方式,才能夠讓身心得到最佳的放鬆狀態。如果采用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不但有痛苦,而且白費心力,最後隻會帶來身心的疲勞。凡是可以達到“無”心,也就是能夠停止自我意識的活動,任何一種冥想法都可以,也是最正確的冥想法。

在冥想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冥想前要排空腸和膀胱,不要在吃飽飯後冥想。

2.盤腿坐,麵向北或東,這是磁場最有利的方向。

3.當我們坐下冥想時可能有很多想法浮現,不要擔心,把其他想法拋到一邊,將思想集中到呼吸上,不要試圖停止所有的想法,通過練習會越來越平靜。

4.有一天,我們的冥想很成功,另一天,冥想時有很多其他想法,不要因此而沮喪,隻要堅持冥想的原則,我們會逐漸進步的。

5.一旦開始就不要放棄,每天在規律的時間冥想是很重要的。

6.冥想可以逐漸消除氣憤的情緒,但是不要在生氣、沮喪、憤怒和生病時冥想。

隨著社會的發展,冥想作為一種文化也在發生變化。它不再是神秘的事情,而是非常大眾化的生活方式。我們如果感到壓力大、情緒不好,不妨試著練習冥想。

禪坐冥想清醒自我

禪坐的功用在於訓練自己的心,讓人從執著、成見、偏見、野心、貪婪和情欲中開解出來,克服精神壓力、緊張、焦慮、憂鬱和敵意。它是現代人尋求精神悅樂、清醒自我、解開執著或情感汙染束縛的好方法。

1891年,法國畫家高更離開繁華的巴黎,來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去作畫。他剛來到這個島上時,他非常驚訝於當地人居然可以坐著不動達數小時,而周圍安靜得可以聽到樹葉飄落的聲音。在他自費出版的一書(中譯本《生命的熱情何在?高更大溪地之旅》)中這樣記載到:“我正要離開(大溪地),年紀老了2歲,心情卻年輕了20歲;比我抵達時更像一個野蠻人,但卻更聰明了。是的,野蠻人教導了我這個從腐敗文明來的人許多事,這些無知的人教了我許多生活與快樂之道。最重要的,他們讓我更加了解自己,他們教給我最深層的真理。”

在高更去世的前1年,他留下了“野蠻人的故事”這幅傑作,畫中的土著人盤腿而坐,靜氣凝神,似乎在禪坐冥想。

什麼是禪坐?其實就是坐禪。坐禪的基本要領是調身、調息和調心,三者之中,以調心為重心。可以說,禪宗是現代人宣泄情緒的最好方劑。

當生活中各種雜亂的妄念,尤其是使情緒激動的強烈的欲望、憤恨、傲慢、失望等,使得生理組織發生震撼而失去平衡的作用時,禪坐冥想能夠減少那些雜亂及無益的妄念,使頭腦經常保持輕鬆與冷靜的休閑狀態。禪坐冥想的目的,就是要透過靜態的身心訓練,學習放下種種緊張、不安、焦慮和妄念,讓身心清淨和安寧。禪坐冥想是有效舒解壓力的方法,能讓身心輕安,提升免疫功能。

中醫學認為,“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禪坐冥想不但可以祛病強身,而且還可以祛除人的主觀迷妄,獲得平靜與安樂。“心愧而麵赤,心憂而貌悴,興奮而食增……”這都是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心足以支配身。我們平時能看到,一些身體強健的運動員,一旦生病便無法抵禦,甚至成為廢人,而許多禪師、練功者,則往往能借鍛煉心意來驅除病魔。

禪坐冥想能培養一個人在生活中時刻保持一種清醒、放鬆和隨機待動的狀態。隨著冥想的加深,a腦波(清醒、放鬆的腦波)和θ腦波(清醒、放鬆而有保持覺察的腦波)的出現與持續,心跳及耗氧減緩下來,身心感到舒適和安定,血中乳酸鹽濃度的下降,緊張、焦慮得到緩解。根據哈佛大學心髒科醫師斑森研究,在20分鍾的禪坐冥想以後,心跳、呼吸速率、血壓、氧氣的消耗、二氧化碳的製造和血清乳酸的量都減少了,他稱這種現象為“放鬆效果”。每天作20分鍾的禪坐冥想2次,即使我們的工作非常繁重,在禪坐之後就會像充電一樣,再度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