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獎懲課--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 第四章 獎勵的十項基本原則
企業中的獎勵,看似充滿溫情,實際上也是一樁生意。正所謂"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獎金",管理者之所以獎勵下屬,是希望給他獎勵以後他能得到鼓舞,並且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創造更大的價值。說白了,獎勵也是一項投資。既然是投資,就講究一個回報率。沒有人願意做虧本買賣,作為一個管理者,怎麼樣讓我們的投資風險小,回報高是最需要研究的問題。
關於這方麵,有一條永恒的真理就是成功的獎勵要讓公司小付出,下屬大滿意。仔細分下來,有十條原則值得我們借鑒。
第一條原則:說要的不如想要的。
這是送禮和給員工獎勵時應當遵循的首要原則。一家公司經過全員努力,剛剛簽回一張大單,為了表示感謝,管理者想為每位員工送上一份禮物。這裏有三種選擇:800元現金紅包、800元提貨單和800元上海高級時尚購物場所抵用券。該送哪種好?
如果管理者直接去征求員工的意見,得到的回答估計大都是要求送現金,因為有了錢他們願意怎麼花就怎麼花,也可以不花,支配起來更自由。但是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最讓人開心的是送"外灘3號"的抵用券。為什麼?因為之前征求員工意見的時候,獎勵還不屬於員工,他們當然希望能把獎勵以金錢這種最直接的方式發放,還可以想象用這筆"意外之財"買一些平時喜歡但是不敢買的東西。一旦錢發到了員工手中,就是他們自己的了,他們潛意識裏珍惜自己財產的念頭開始占上風,反而不會去買東西了。
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講,最讓人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去了那些自己想去但沒有借口去的地方、有了自己想要但不好意思去買去用的東西。
第二條原則:漲工資不如發獎金。
假如你手下一個員工現在的年薪是10萬元人民幣,因為他的表現很出色,你決定獎勵他,你會從下麵兩個方式中選擇哪一個:第一種:保持他現在的工資水平,但每年不定期發幾次獎金,獎金總額為1萬元人民幣;第二種:把他的年薪直接漲到11萬元人民幣。
一般人會選擇第二種,但其實不定期給獎金反而會比漲工資更讓員工開心。心理學告訴我們一種常見的現象,叫做"適應性":人一開始可能會對某事物敏感,但時間一長,就適應了,也就是你對這東西敏感度降低了。比如剛進衝印照片的暗房時你可能會不習慣裏麵的紅顏色,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你就不覺得什麼了。
每次給獎金,都給了員工一種刺激,特別是不定期的發獎金,帶來的幸福更頻繁而持久。第二種卻是剛開始漲工資時開心,但時間長了就沒什麼感覺了。
說漲工資不如給獎金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萬一公司財務狀況不好,你要降工資時員工就更不開心了。而給獎金有兩個好處:給獎金時員工更開心,不給員工不至於那麼痛苦。公司可以有回旋的餘地。
下屬工作勤懇賣力,使你的企業蒸蒸日上;下屬為你的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那麼作為領導,你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腰包,要不失時機地給他們以金錢獎勵,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多付出一滴汗水就會多一分收獲。
第三條原則:公開不如不公開。
獎勵需要公開嗎?最好不要。為什麼?因為人往往都過於自信,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好。比如很多人看自己的照片,總愛說自己"不上照",這聽上去像是虛偽的話,但其實是過於自信的表現,他的潛台詞其實是:我本人比照片漂亮。在獎勵不公開的情況下,每個得獎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幹得好,接下來的幹勁也自然十足,這時候獎勵的作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