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設定親力親為的界限與監督機製。既然我們很清楚親力親為的危害,並想做出改變,就要為自己設定需要親自操刀和不能越俎代庖的界限,如有越界,全體下屬都有權舉報或投訴,使管理者受到製度的懲罰。
(3)將下屬的成長和團隊的整體績效,以更大的權重納入到對管理者的考評中去,而不是過於看重其個人業績指標。要做到這一點,管理者除了要轉變傳統的識人、用人的意識之外,還需要采取一些其他舉措。如,管理者可以將所負責的部門分成幾個小組,並從現有的成員中推舉帶頭人,帶頭人的表現也就成為了考核管理者的一項指標。
(4)選拔、培養不用管理者親力親為也能運轉很好的優秀團隊,打造團隊績效突出的模範管理者,樹立不需要管理者"貼身支持"也能創造優秀業績的榜樣下屬。這樣可使管理者樹立起信任下屬的意識,不會因為懷疑和擔心下屬能力有限,而恢複親力親為的陋習。
中國人通常都會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而坐在管理者的位置上,掌握著一個部門甚至整個公司的事務,決定權無疑就是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所以,很多管理者不願意把他認為是能體現地位的事情交給下屬,可要命的是這種事情是無窮無盡的,管理者一旦陷於其中,再想脫身就很困難了,到頭來徒把自己累垮,坐下一身病來。所以利用明文規定的製度把工作逐漸放手,就成為管理者必須的選擇。
管理者完全沒有必要執著於手裏那點權力,管理者之所以是管理者,是因為他的境界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不是因為他有多少的權力。沒聽過這個笑話嗎?一個人去花鳥市場買鸚鵡,在一家店裏,他看到一隻鸚鵡籠子上麵標著:此鸚鵡會說兩種語言,售價二百元。旁邊的一隻鸚鵡籠子上則標道:此鸚鵡能說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兩隻鸚鵡都是毛色光鮮,靈活可愛。這人猶豫了半天還是拿不定主意該買哪隻。就在他想找店老板聽些意見的時候,他忽然發現兩隻鸚鵡旁邊還有一個籠子,裏麵是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他一看籠子上的標價,竟然是八百元。這個人立刻叫來老板指著那隻老鸚鵡問:"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是,它隻會說一門語言"這人心中大為奇怪:"那為什麼這隻又老又醜還沒有能力的鸚鵡,價錢反而更高呢?"店主回答:"原因很簡單,另外兩隻鸚鵡都叫它老板。
如果管理者能夠做到製訂成熟合理的製度,並且能利用製度把自己從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才是最大的成功。不要忘記,我們能坐到管理者的位置,就說明已經人到中年了,對於這個年紀的人,還有什麼比心態輕輕鬆鬆、身體健健康康更為重要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