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製度課--有規矩才成方圓 第五章 利用製度,解放自己(1 / 2)

第七課 製度課--有規矩才成方圓 第五章 利用製度,解放自己

很多管理者都會為這樣的情況頭疼:事情怎麼這麼多?一天給我25個小時都不夠用,再看那些下屬,一個一個到點就吹著口哨下班,一分鍾也不會在辦公室多呆,難道位置高了,事情真的就會變多嗎?

當然不是,如果真是這樣一個邏輯,國務院總理以及各部部長那些高官豈不是不用休息,全部時間都要用來工作了?

事實上,當項目小組的組長、部門的負責人為大小事務忙得一塌糊塗的時候,下屬們要麼根本得不到鍛煉和成長的機會,即使有機會了,也會由於管理者的"貼身支持"而可能產生壓力,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大打折扣,從而導致團隊合力作戰的精神與默契難以得到培育,還增加了人員非正常流動的幾率。而管理者也會很快陷入孤立無援、顧此失彼、輕重不分、全局觀缺失的管理智障中。如果是企業的"一把手",親力親為不但會影響到企業的管理秩序和管理平台的升級,影響到經營的績效,還會因陷於瑣碎事務中,而錯失許多企業發展的量變和質變的機會。

話說回來,不論是哪一級管理者,一旦患上了親力親為的毛病,就可能忘掉"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的基本管理原則,而使自己及企業陡增更多犯錯的可能--尤其糟糕的是,如果用對的人去做對的事,這些錯誤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與此同時,在對一些大事的處理和對市場機會的把握上,又會錯失機會,延誤戰機。

簡單地說,越想通過親力親為做得好一點,就越可能把事情弄砸;越想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越是問題叢生,越難提升團隊的經營、管理績效。

親力親為是個難以自拔的怪圈,也會讓管理者身邊的工作夥伴、親朋好友為他們擔心。總結原因我們發現,除了一小部分人是天生喜歡用不停地工作來證明自己之外,更多的人是根本不知道怎麼從工作中擺脫出來。還有的企業因為規模較小,出於縮減管理層級、減少成本,讓下屬一專多能的考慮,在管理體製上,仍是組織架構不完善、崗位設置模糊、管理製度和業務流程粗線條化,一些本該設置的職位並未設置,應該細分和下放的責任、權力仍然集中於高層管理者手中,而這就進一步地促使他們不得不在許多事務上繼續親力親為下去。

問題產生的原因已經清楚,又該如何解決呢?答案是,隻有利用製度,才能把管理者從瑣碎的事務中解放出來。這種方法對管理者提出了四點要求。

(1)正確修正製度,使崗位描述更明細、職責細分更清晰、人員設置更合理,並將更多的權力適時分散與下放。結合前麵的相關內容,崗位、職責劃分上的粗線條化,和關鍵崗位上人員數量的緊張,正是造成權力與責任過多地集中在管理者身上,使他們患上且難以克服的親力親為慣性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基於此,就有必要通過前述措施,在各管理層級中分化權力和責任,以使親力親為找到宣泄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