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製度如能得到切實貫徹,明朝就不會那樣黑暗。明朝滅亡的原因固然可以列出很多,但宦官幹政則是明朝滅亡的一個極重要的原因。中國曆代均有宦官亂政的事例,隻有明朝最為酷烈。明朝不僅出了許多著名的宦官,而且還出了魏忠賢。那時各地巡撫紛紛為魏忠賢建立生祠,有的還建在西湖、虎丘、五台山等風景名勝區。建祠費用多者數十萬,少者數萬,剝民財、侵公帑、伐木無數。這種無聊的舉動不僅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大臣們煞有介事地在魏忠賢的生祠中將其稱為"堯天帝德,至聖至神",可以說對魏忠賢的讚頌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樣一位毒鞭天下的惡閹,出行相隨達萬人,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歲。可憐明太祖立下的"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的製度不僅如一張白紙,簡直可以說狗屎不如。
皇帝從來都是一言九鼎,說一不二的。可立石刻碑的製度也靠不住,這表明製度隻是製度,製度確立靠權,無權者沒有資格定製度,而製度的作廢也是權,隻要權力能夠超越製度,製度必然疲軟並最終成為廢紙。明成祖在從侄兒手中奪取皇權的過程中因有宦官立了功,所以明成祖就敢廢了明太祖的製度重用宦官。
在企業中不斷加強製度建設的今天,一項好的製度能不能靠得住,關鍵要看管理者是否身體力行,是否用手中的權力去保護製度而不是超越製度。如果權力大於製度,那麼,再多的製度也不過是製度,要想用這樣的製度管理好下屬是不可能的。
權力是管理者影響下的一個輔助工具。使用權力的目的不是專製,也不是製造緊張氣氛,而是要使團隊的業績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傳統的管理者大多用高壓的方式來領導和管理下屬。他們認為,作為團隊的領導,就應該對下屬吆五喝六,否則做管理者就失去了樂趣。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陳舊的管理方式已經逐漸被淘汰了。下屬不再是完成工作的機器,現代管理者應當在管理中加入一些人性化的東西。
實踐證明,權力是管理者實施有效管理的輔助手段,也是管理者指揮和影響下屬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平台。因此,如何正確地使用權利就成為每一個管理者不得不麵對的問題。美國著名管理者泰勒認為:"權力是管理者表現自己管理手段的體現。但無數事實證明,過分保護和誇大這種權力就會引起私人欲望,就會產生濫用權力的現象。濫用權力是對權力價值的破壞。任何權力都有一定的限製和範圍,管理者如果硬要突破這種限製和範圍,就會形成'權力擴張',最終會危及企業及下屬的利益。
權力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應該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管理者濫用權力的一個害處是不利於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盡人才之用。創造性隻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體現出來,而濫用權力的管理者恰恰截斷了通往創造性的道路。一旦個人的創造性在團隊中得不到體現,人也就沒有了什麼積極性可言,就像機器一樣沒有一點主動性。對於那些有才華的下屬而言,他們想要體現自己的價值,而工作中卻處處受到壓製,這種壓抑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團隊將會因此而損失大量的人才。
正確地使用權力既是管理者的責任,同時又是管理者應盡的義務。因為管理者是一個團隊的核心,他將直接影響團隊何去何從。有很多管理者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使得自己的團隊難以與其他團隊競爭,這無疑會加劇困難。總之,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僅僅應當是一位管理者,而且還應當是一位操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