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製度課--有規矩才成方圓 第一章 製度不是大路貨,必須量身定做(2 / 2)

如果哪個管理者有這樣的想法,把製度看成大路貨,認為有一套擺設在那就可以,可就大錯特錯了。

一位年輕有為的炮兵軍官上任伊始,到下屬部隊參觀炮團演習,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班的士兵把大炮安裝好,每個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個人站在旁邊一動不動,直到整個演練結束,這個人也沒有做任何事。軍官感到奇怪:"這個人是幹什麼的?為什麼他沒做任何動作?"班長回答說:"原來在作訓教材裏就是講這樣編隊的,一個炮班完整編製是十一個人,其中一個人站在這個地方。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

軍官回去查閱資料後,才知道這一個人站在那裏究竟是做什麼的:原來,早期的大炮是用馬拉的,在戰場上,大炮一響,拉車的馬很容易因受驚而失控,這時必須有一個士兵站在炮筒下,他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由於馬的動作導致炮口方向改變,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到了現代戰爭,大炮實現了機械化運輸,不再用馬拉,而那個士兵卻沒有被減掉,仍舊站在那裏,成了一個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不拉馬的士兵是怎麼出現的?當然是製度的原因。無論製定什麼樣的製度,都必須滿足兩個方麵的要求:一是必須為企業量身定做,事前詳細了解實際形態,整理分析各類問題,保證製度的每一句話都對應著實事。企業的情況各不相同,若製定了冠冕堂皇的條文,卻與現實情形背道而馳,則無異於一紙空文;另外,千萬不要以為製度一旦製定就可以一勞永逸,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所以任何東西都有改革的餘地。況且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想讓製度持久地發揮效用,就必須與時俱進,隨時適應情況的變化。

當某一種不良現象在公司中出現,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處罰員工,而是從製度層麵找出事情發生的原因,修改製度,從根本上杜絕不良現象,這比在員工犯了錯之後懲罰要有效得多。從這個角度上講,一套好的企業管理製度,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說它死,是因為製度一旦製定,員工就必須按照製度行事,有違者,罰;說它活,是由於規則本身又在不斷發展不斷改進,因為企業在變,社會環境在變。

一個能把管理做到位的人,首先就要善於為企業量身訂做製度,至於靈活運用製度管理下屬,那是有了適合的製度之後才要考慮的事情,沒有適合的製度,製度管人又從何談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