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手腕課--學會在工作中“和稀泥 第六章 做下屬之間的“和事老
每個公司的員工差不多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地域獨特的風俗文化等因素讓每個人的個性都不盡相同,有爽快的,有斤斤計較的,有含蓄的,有大方的,性格的多種多樣也導致員工之間時有矛盾產生,假如矛盾沒有得到及時解決而是被雙方積壓在心裏,久而久之就會有可能發生衝突。
當下屬之間出現矛盾時,處理這種矛盾是很顯水平的。處理得好,化幹戈為玉帛,共同進步;處理不當,矛盾終會導致"白熱化",這時管理者也就很棘手了。
俗話說:"釣魚不在急水灘。"選擇風平浪靜的地方,選擇風和日麗的時間,才能有所收獲。當下屬間出現摩擦時,你首先要保持鎮靜,不要因此風風火火,甚至火冒三丈,這樣你的情緒對矛盾雙方無異於火上澆油。
不妨來個冷處理,不緊不慢之中,會給人以此事不在話下之感,人們會更相信管理者能公正處理,假如管理者自己先"一跳三尺高",處理起來顯然不太合適,效果也不會好。
雙方因公事而產生矛盾時,"官司"打到管理者的跟前,這時管理者不能同時向雙方問話,因為此時雙方矛盾正處於頂峰,此時來談,雙方定會在管理者跟前大吵一頓,讓管理者也卷入這場"戰爭",雙方可能就誰最先失誤或失禮而爭論不休。
此時管理者不妨倒上幾杯茶,請他們喝完茶先回去,然後分別接見。
單獨接見時,請陳述者平心靜氣地把事情的始末講清楚,此時管理者最好不要插話,更不能妄加批評,要著重在淡化事情上下工夫。
事情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所講的當然會有出入,且都有道理,管理者在一些細節問題上也不必去證明誰說的對。
但是非還是要由管理者來斷定的。當管理者心中有數了,此時盡管黑白已明,也不要公開說誰是誰非,以免進一步影響兩人的感情和形象。假如管理者公開站在一方這邊,顯然這方覺得有了支持而氣焰大漲,而另一方則會覺得管理者偏袒一方。
管理者不妨這麼說:"事情我已經清楚了,雙方完全沒有必要吵得這麼凶,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關鍵是管理者們要從大局出發,以後不計前嫌,精誠合作。"管理者這麼一說,雙方有了台階下,經過幾天的冷靜,雙方都有所收斂,互相道個歉,也就一了百了。
如果純屬私事,管理者也應該慎重處理,切不可袖手旁觀,因為兩人私事上的矛盾會直接影響到工作,也要分別召見兩人,但和處理公事不同。
對於他們之間的私事,管理者沒有必要明察秋毫,評定誰是誰非,有許多私事是十分微妙的,看似簡單,實則越處理事情越複雜,可能會扯進來很多旁人,事情越鬧越大,定會影響公司的整體工作。
管理者運用冷處理,當然有時可以一言不發。但為了收到預期效果,更多的時候則需要調動多種因素,綜合運用冷處理,借助神情、目光、態勢等方式予以輔助,形成一種綜合性的暗示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傾向。如,下級彙報工作,管理者為了表示傾聽,有時"嗯"一下;有時皺皺眉頭,表示不解或思索;有時記錄一下,以示重要。再如,對下級所提問題和要求,不便答複或不願答應時,可伴以冷漠神情,或者"環顧左右而言他",以轉移話題,暗示下屬自己不感興趣、不同意或不好表態。若對下級所提問題和要求認為有些道理,但不便明確支持,或擔心尚有風險,可以在冷處理中輔以讚許目光,也可以在詳細詢問之後予以冷處理,可順便說上一句:"先試一下看看吧。"總之,同是冷處理,靈活運用其效果可能會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