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日常之諺——小細節決定大健康(3 / 3)

1.按摩頭頂。將兩手十指插入頭發,從發際到後發際,連續做10次梳頭的動作,然後兩手拇指按住兩側太陽穴,其餘四手指抓住頭頂,稍用力從上向下做直線按摩10次。

2.按摩頭側。兩手大拇指同時按壓兩側的太陽穴,其餘四指抓住頭頂,先後順時針和逆時針轉12次。

3.開天目。用大拇指指麵按於印堂穴(位於兩眉中間)皮膚,以前臂帶動手指,自下而上,做雙手交替,有節律的抹法。雙手共20次,注意力量輕柔,以前額皮膚微紅為宜。

按摩前一定要洗幹淨臉,還要洗手、擦幹,最好在雙手溫暖後進行按摩,否則冰涼的雙手會感覺不適。

養生小提示:

頭部因其位最高,而容易感受風邪,所以睡覺或平時都要注意保護頭部,防止風邪侵入。睡覺時不要靠窗戶太近,特別不能臥於小隙之風處,以免腦部傷風。這一點對於年老體弱之人尤為重要。此外,“勿沐浴後而迎猛風”,在剛剛洗浴之後,頭皮腠理開泄,汗孔開張之時,一定要注意避風。

11.久視傷肝

如果你經常對著電腦,常常會覺得看不清東西,這時候最好考慮一下,在保護眼睛的同時也保護一下肝。

隨著電腦進入尋常百姓家,更多的人投入到了電腦生活中。但是中醫裏有句話說“久視傷肝”!

我們知道,肝開竅於目,眼睛之所以具有視物功能,全是依賴肝精、肝血的濡養和肝氣的疏泄。肝的精血充足,肝氣調和,我們的眼睛才能發揮視物辨色的功能。可以說,肝是明目的源泉。如果肝不好的時候,受到抑製,分泌的血液和陰津減少,自然使眼睛得不到滋養,感覺到幹澀。肝通目,用眼過度也會對肝造成傷害。如果你經常對著電腦,常常會覺得看不清東西,這時候最好考慮一下,在保護眼睛的同時也保護一下肝。

經常使電腦、看電視的人如何來養肝呢?

1.早睡覺。“人臥血歸於肝”,晚上23點至早晨3點是人體膽和肝最旺盛的階段,此時是肝發揮其藏血、解毒作用的最佳階段。肝膽在睡眠狀態下將血液進行解毒後輸送到人體,如果睡覺過晚,血液不能歸於肝膽,就沒有經過解毒而重新輸送到全身,使毒素回流,就會出現臉色不好、頭昏腦漲的現象。

2.多吃綠色的食物。青色入肝經,可以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情緒。“肝在誌為怒”,也就是說,肝在情誌上表現為怒。肝失衡會影響情緒,使人煩躁;反之,情緒煩躁也會影響到肝。

4.不要長時間的在電視、電腦前工作;要適當換個姿勢,按摩按摩眼睛。

養生小提示:

按摩相關穴位可以養肝。我們可以在睡覺前用指壓肝經上的行間穴(位於人體的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1~3分鍾,這樣可以疏瀉肝火。

12.久臥傷氣

長時間久臥造成氣血流通不暢,不僅肢體筋骨五官九竅之氣會漸趨衰弱,而且還可以累及內在各髒腑之氣。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早晨醒後懶床,覺得懶床是一種享受,認為“萬事不如背在席”。豈不知,如此“享福”往往會因福得禍。

早晨醒後賴床不起,非但不會增添體力和精神,反而會影響健康。凡有過賴床不起的人大多數都有這樣的感受,睡眠和臥床的時間多了,反而覺得四肢發沉,精神萎靡,倒不如每天早早起床忙於工作或學習時的精力充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由於長時間久臥造成氣血流通不暢,不僅肢體筋骨五官九竅之氣會漸趨衰弱,而且還可以累及內在各髒腑之氣,血液循環失去了原有的規律,心跳減慢,血流減慢,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使出現身體懶散、萎靡不振。

久臥不動,還會影響了人的胃腸功能,最易引起消化不良;久臥不動,還會影響腑氣通暢,人的排便中樞在脊背部,長期平臥懶睡,排便中樞受到壓迫,腸蠕動減弱,這樣就會導致便秘的產生。此外,久臥還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鍾,造成睡眠節律紊亂,白天黑夜顛倒,導致慢性失眠。

要杜絕懶床的習慣,就要順應四時的規律,在春夏應“夜臥早起”,秋季要“早臥早起”,冬季要“早臥晚起”,這樣才能使頭腦五官九竅之氣和肢體筋骨之氣恢複充盈。

養生小提示:

早晨醒後喜歡賴床的寶寶在上學以後還可影響其記憶力,降低學習效率。因此,“黎明即起”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即使是節假日也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按時睡覺,按時起床。

13.久行傷筋

長時間的行走,超過應有的負荷,會使筋肉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使筋受到傷害。

筋,包括聯絡關節、肌肉,主司運動功能作用的組織,包括韌帶、肌腱、筋膜等。筋不用會縮,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筋縮”,就是伸縮範圍減小了,原來能拉1米的筋現在隻能拉至半米了。但是過度用筋也會傷筋,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久行傷筋”。

所謂“久行傷筋”,主要是指由於長時間遠距離的奔走或奔跑,容易使肢體特別是下肢關節周圍的韌帶等筋腱組織受到扭傷或勞傷。

中醫認為,人的行動以氣血為基礎,還須筋肉、骨胳的收縮運動才能完成。適當的行走,有利於流動氣血,暢達氣機,活動關節,祛病防老。足受血而能步,人的行動既要有氣血兩類物質為基礎,還須調動心、腦、肌肉、筋骨的作用才能完成。但是長時間的行走,超過應有的負荷,會使筋肉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使筋受到傷害。

古人認為,筋最需要血的滋養,與肝關係密切。所以人的疲勞與肝的關係密切,久行還會傷肝。

在日常生活或鍛煉中,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耐受力選擇運動項目,長跑競走要根據體力,不可過於勉強。老年人適度散步於健康有利,但距離不可過遠,亦不宜疾走奔跑。不顧年邁或體弱而長途步行,還容易發生腳筋扭傷,跌倒或心血管意外事故。

養生小提示:

適當的步行有益於身體健康。當你忙碌一天,吃罷晚飯後,或單獨、或與家人在一起散散步,這樣可以解除一天的工作疲勞,散步既可以清醒頭腦,又可增添人的活力。

14.久立傷骨

人在站立時主要靠腿與腰的支撐,而腰為腎之府,站立過久,導致腿與腰的過度疲勞,傷及腎和骨。

“久立傷骨”是指長時間單調的站立姿勢,可以影響人體某些骨骼關節的生長發育,或導致某些骨胳關節發育畸形或活動障礙等。特別是那些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的人員,每天站立數小時,甚至十多小時,經常會覺得筋疲力盡、腰酸腿痛,這樣也特別容易發生駝背、腰肌勞損、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

《素問·宣明五氣》中認為“腎主骨”。《養生論》中提到:“久立傷骨,損於腎。”因而,腎氣足才能骨堅腰直。

人在站立時主要靠腿與腰的支撐,而腰為腎之府,站立過久,導致腿與腰的過度疲勞,傷及腎和骨。同時還會影響氣血的運行,可使部分組織、細胞的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現象,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久立不走,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會引起腰痛、腿軟、足麻等問題;久立還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和腰膝關節發炎等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由於生理性精氣虧損,氣血運行遲緩,更不應站立過久。

為了預防“久立傷骨”的問題,平時應注意工作中的自我保健:

1.根據條件和可能,調節工作時間,或與其他體位的工作穿插進行,比如站立2小時,其它體位工作2小時,也可以工作1~2小時後適量放鬆或者休息幾分鍾。

2.從事長期站立工作的人最好不要高跟鞋,應穿矮跟或中跟鞋,以便使全腳掌平均受力,減輕疲勞。

3.在允許的情況下,長期站立工作時應做工間操。

養生小提示:

孕婦更不宜長時間的站立工作。長時間站立會影響腿部的循環,可能會引起水腫。因此對於孕婦來說必須定期讓自己休息一會,坐在椅子上,把雙腳放在小板凳上,這樣有利於血液循環和放鬆背部。

15.久坐傷肉

脾主肌肉、四肢,久坐使氣機鬱滯,則脾氣不健,水穀精微難以運化轉輸,反使肌肉鬆弛,四肢倦怠,機體軟弱無力。

“久坐傷肉”,是指人長時間坐著不動,會損傷人體的頸、腰等部位的肌肉組織,引起局部疲勞。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久坐使氣機鬱滯,則脾氣不健,水穀精微難以運化轉輸,反使肌肉鬆弛,四肢倦怠,機體軟弱無力。久坐不動,氣機的運行、血液的流通就會受到阻礙,容易患上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冠心病、腰肌勞損、痔瘡等病。

很多老年人,由於肢體行動不便,喜歡久坐,雖然這能暫時緩解疲勞,但久坐容易使肌肉的功能出現退化,並且可能會出現肌肉組織的萎縮現象。

因此,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久坐之後應應有意識地起來散散步,活動活動四肢,這樣才能改善血液循環,加強肌肉鍛煉,達到自我防病、保健得目的。

以下三個簡易的鍛煉動作最適合那些久坐的人:

1.並腳直立,兩手腹前十指交叉,沿身體向上,掌翻轉,舉至頭頂上撐,抬頭看手背,並配合吸氣;再兩手分開,沿身體兩側下落至體側,並配合呼氣。重複10次。這個動作可以伸展脊柱,疏理三焦之氣。

2.分腳與肩同寬,兩膝伸直,兩手向上劃弧前伸,身體前俯至水平,塌腰抬頭看前方,稍停片刻;再兩手下落,屈膝弓背,兩手經體側緩緩向上劃弧前伸,兩膝伸直。重複10次。做動作時,上下肢要配合脊柱的伸屈蠕動,可以起到疏通人體經絡的作用。

3.並腳直立,兩手下垂,收腹提肛,提起腳後跟;全身放鬆,自由下落,腳後跟著地,牙根咬緊。重複10次。這個動作可以震動內髒,起到調理髒腑的功能。

養生小提示:《黃帝內經》中的諺語養生

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白領女性,需要注意糾正自己的坐姿,最好在辦公椅子放上一個靠墊,每工作1小時後就起來走動一下。很簡單,隻需要你伸伸腿、轉轉頭、扭扭腰就可放鬆一下頸椎和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