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善意的欺騙,有時候比誠實的忠告更有效(1)(3 / 3)

其實,李嘉誠年輕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十分謙虛的人,後來遇到了教訓,接受懲罰,才改掉了這個壞習慣。那時候的他,喜歡意氣用事。有一次開會,會上大家就公司的銷售方案進行討論,當時,李嘉誠自己有一種計劃,而且覺得十分完美,因為他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對其他人的看法統統否決。

後來,他不顧其他人的反對,毅然實行了他的方案,結果可想而知,銷售額明顯下降,效益受到很大影響,當時與會的高層領導人都用幸災樂禍的眼神看他。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不能盲目自大,要謙虛,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之後,正因為李嘉誠為人謙虛低調,不輕易顯山露水,不招人耳目,才會在事業上一帆風順,乘風破浪。當然,謙虛與無能是兩回事,千萬不要把兩者混為一談。謙虛並不是沒有自己的主張,一味地順從他人,而是低調表達自己觀點的一種方式,以這種方式辦事,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正麵衝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都要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學會自我保護,要做到“虛懷若穀”,掌握韜光養晦的深刻內涵,這樣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要記得,槍打出頭鳥,為人謙虛才是長久的生存之路。

213不計前嫌,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必備品質

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彼此之間的衝突也隨之加深。但是,總是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不但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徒增煩惱。要知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與不計前嫌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辦法。

不計前嫌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為人處事的通達與自在。這種品質在企業當中同樣適用。試想一下,如果公司內部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總是鉤心鬥角、爾虞我詐,那麼這個企業早晚會走向倒閉。如果大家都有一顆寬容之心,整個公司的氣氛就會變得和諧而融洽,這樣才會利於工作的進行,企業才會有長遠的發展。

郭台銘的秘書曾犯過一次嚴重的錯誤,有一回由於疏忽,她的手提包被盜,裏麵不僅有她的隨身物品錢財等,還有公司的合同、公章等貴重物品。她回到公司,心情忐忑地告訴郭台銘這件事,還作好了被辭的準備,但郭台銘聽了卻隻是淡淡一笑,說道:“你之前的表現一直非常優秀,我一直想要獎賞你,但是一直都沒機會,正好借此機會讓我代表公司送你一隻手提袋吧。”這位秘書聽了這些話非常感動,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回報公司。

郭台銘,沒有因為秘書弄丟了公司的公章而暴跳如雷,而是不計前嫌,采用寬容的態度解決了這件事情,拉攏了這位員工的心,使她以後全心全意為公司做事。這就是不計前嫌的強大力量,要知道,員工的努力團結才是公司生存的強大武器。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度,才會帶領團隊齊心協力,贏得今天的成就。

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員工的團結一致,同一個公司的人,如果彼此之間鉤心鬥角、明爭暗鬥,肯定會危及整個公司的前途。如果老板對自己下屬所犯的過失耿耿於懷,隻會讓自己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如果能和自己有過不快的人冰釋前嫌、和衷共濟,這才是共同的發展之道。

不計前嫌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一個人高尚品質的體現。它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隻有寬容大度的老板才會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夠顯示一個領導的風範和氣度,才會樹立領導的權威,這才是企業管理的一門藝術。

214執行力的兌現不是人、不是事,而是時間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些道理都告誡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去做,隻有踏踏實實地去執行,才會取得成功。在這裏,去執行也是一種能力,叫作執行力。執行力是企業競爭的核心,它指的是企業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企業把目標、戰略意圖轉化為效益的關鍵步驟。

執行力,並不僅僅指上級派某個人去解決某個問題,而是一個企業堅持不懈,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源,給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執行能力最深刻的體現就是在時間上。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隻有三分鍾熱度,必然成功不了。

2004年,台灣中小企業的領導公司鴻海公司剛剛涉足筆記本電腦時,公司總裁郭台銘並沒有像其他公司總裁一樣猶豫不決,而是立刻開始著手準備這一項目。

他立刻與一家日本簽訂協議,一起開始共同研發設計筆記本電腦。與他合作的那家公司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設計公司,當然它的要求也異常嚴格,過程中遇到過許多的困難與挫折,他都堅持不懈地去執行,一刻都不停歇,最終,鴻海公司成功躋身筆記本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