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企業董事長柳傳誌也說過類似的話:“憑借你們的能力和擁有的基礎,已經不會有讓你們無法解決的困難,但就是不能讓自滿兩字蒙住眼睛。”王峰曾經是企業中的一位員工,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他本人對此也十分不解。就在這時,公司老總讓他主持一個會議,他接到命令之後,立刻認真準備起來,光自己的發言稿就足足準備了三大張。會議的前一天,老總讓他作會前介紹,他告訴老總說自己先發言,並讓老總看發言稿。老總驚訝地看著他,告訴他:“我隻是讓你主持一個會議,並不是讓你開一個座談會,你沒必要講這麼多的,主要的發言人還是老總我。”
就在這個時候,王峰突然意識到:為什麼自己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原來他並不是一個重量級人物,但他卻一直把自己當成重量級人物來看。在無數次會議當中,他都長篇大論,還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無形之中給自己樹起了無數個敵人,招致了別人的反感。
在團隊中,一個人絕不能隨便開口說話,而要權衡自己的職位、場合、對象等要素,懂得什麼該說,什麼不能說,以及如何說。對各領導層的管理者來說,尤其需要把握說與不說的要害。有的人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很讓人厭煩;其實,大家不是無法接受你,而是你沒弄清自己的角色和溝通對象,覺得自己說話非常有分量,最終得不到認同,甚至招致厭惡。
事實上,真正高明的領導者會謹言慎行,他們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拿捏非常到位,對溝通的對象與場合也了如指掌,從而能夠采取得體的語氣、語調將言辭傳遞出來,讓聽者受用、信服。領導說話之道,貴在收放自如,並且有時候“不說什麼”比“說什麼”更重要。而對非重量級領導人來說,不知輕重地長篇大論,完全不顧及聽者的感受,實在是職場大忌。
207對自己一手打造的事業要24小時負責
公司是一個老板多年來的心血。公司的很多事務,老板都習慣事必躬親,親力親為。這種做法一般來說是正確的,公司是老板一手打造的事業,老板要對公司的前途、內部的員工負全部責任,如果經營不好,不僅老板自己受損,還要牽連到公司的前途和員工,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俗語說得好: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一個公司,無論大小,所有的運營工作都不因為公司小而簡化,相反正因為規模小,人手少,每個人的工作反而相當繁雜,但是,公司的老板卻不能因為公司的小而放鬆管理,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一絲一毫都不可以放鬆懈怠。
一個企業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強大的老板做支撐。台灣鴻海集團老總郭台銘對此就深有體會,他說:“一個企業的老板,無論企業大小,都要對公司的各個部分了如指掌,變成全能型人才,全麵掌控公司的所有權力和責任,隻有這樣,才會在艱苦的市場經濟中生存下來。”
他認為:作為老板,在擁有支配資源權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要掌握絕對的權力,負擔絕對的責任,這樣,才會在困境中帶領團隊走出陰影,在勝利時帶領團隊作出更大的成就。他還多次告誡一些年輕的老板,以後公司做大做強了之後,也不能因此而放鬆警惕,要時時刻刻保持高度的責任心,這樣才會在以後的發展中一帆風順。一個公司在做大做強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遠遠不是結束。
郭台銘的事例告訴我們:對自己一手打造的企業,無論在何時都要全麵負責。其實,無論做哪一行,任何一個領導人都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擁有了責任感之後,領導人做事才會深思熟慮,才會高瞻遠矚,才會作出有利於企業的決策。
老板,也就是領導人,像這個詞語一樣,首先要“領”,才能開始“導”。如果連引領的能力都沒有,怎麼能當一個稱職的老板,管理好一個公司呢?“領”的能力就體現在責任心上,有責任心的領導人,才會獲得公司員工信賴,才會贏得員工的認可,才會在員工之間樹立威信,才能真正引領企業走向陽光大道。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強烈的責任心,便不會取得好的結果。要時刻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企業負責,對自己的夢想負責,隻有這樣,才會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