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把自己的決斷變成集體的決策(4)(1 / 2)

他的這項舉措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他公司的人也覺得這種行為不可取,但是,他還是堅持這麼做。他減少了企業管理層和員工的人數,把原來的8個部門精簡成4個,同時還把減少了分公司的數量,隻保留75%。當時,社會輿論也對這一措施進行大肆宣揚,並不看好這個舉動。

麵對著員工的猜疑、對手的嘲笑、輿論的壓力,他仍然堅持了下來。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在他的政策之下,通用公司的銷售額位居第一,而市值也位於第二的位置。到這時候,人們才相信他的除去舊思想、舊思維的創新做法是明智的。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不創新,就死亡。要想除舊迎新,一個企業的領導,肯定是一個細心觀察的領導,他能及時發現同行業其他領導的錯誤,而換一個更好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且,他必定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他有抱負,有決心,有野心,隻有有勇氣的人才是不怕改革的。隻有這樣的領導才會是一個有勇氣創新的領導。

除舊創新是一個企業擺脫困境,迎接二次生命的良藥,隻有及時清除舊的東西,才能將新鮮血液注入企業內部,才會讓企業煥發新活力。也隻有這樣,才會讓企業迎接新的勝利。

205搞不懂財務,就當不好老板

一個有領導力的老板,會帶領企業走向何方呢?答案肯定隻有一個,就是使企業變得更強更大。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會變得非常強大,但隻要企業處於上升之中,就說明這個老板是一個有作為、有能力、有領導力的人。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不想成為大企業的老板,必然也不是好老板。成功的企業總是相似的:有遠見有才識的老板,齊心協力的員工,嚴格的管理製度,完善的懲罰製度,明確的財務係統等等,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一個企業走向消亡的原因有哪些呢?這恐怕是因人而異的。但有一個原因至關重要,那就是,不正確的財務理念。

一個老板如果實施了正確的財務理念,會使企業在以後的生存和發展中取得更大的優勢,而如果想要做大做強,隻有在加強管理的同時,樹立正確的財務理念,才能保證在以後的發展中少一些挫折。

20世紀70年代,美國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個人便攜式計算機公司,那就是奧斯伯樂。在整個20世紀,它都是美國矽穀裏發展最為迅速的公司,甚至超過了當今聲名俱佳的蘋果公司。當時有許多名人都迫切想要加入奧斯伯樂公司,該公司還受到了大使和總理們的熱情接見,就當時的狀況而言,它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正在這個公司如日中天的時候,公司的老總奧斯伯樂突然被告知,公司出現了虧損。這一壞消息讓所有人感到意外,但是這件事確實發生了,而且是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生的,這讓所有人措手不及,怎料,一夜之間這家著名的公司就倒閉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該公司突然之間陷入困境呢?後來經過調查顯示,這個公司最大的失誤便是財務管理失誤。

奧斯伯樂本人不懂財務,他本人也沒意識到財務管理的嚴重性。以至於在許多非常重要的方麵都缺乏必要的管理。比如:融資、投資、盈利再投資等等。奧斯伯樂的失敗經曆告訴我們,一個老板如果搞不懂財務,就不是一個好老板,企業注定也不會長遠。

那麼,老板要避免財務問題,在財務管理上應注意什麼呢?

首先,老板本人要懂財務,這樣才不會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束手無策、坐以待斃。其次,就是要雇傭專業的財務人員。專業的財務人員知道如何製定有係統有製度的方案。再次,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財務製度,一個好的製度下,企業的各個部分才會有條不紊地運作。最後,要管理好現金。現金好比企業的血脈,血脈是一個企業的最重要的管道,連接著公司的各個部分。

206如果不是“重量級”人物,就不要隨意長篇大論

自古以來,每個人的發展都是不平衡的。並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差別,隻是那些附加在人身上的東西讓人們有了區別。

一個人的地位、身份、職位,往往代表著一個人說話的分量與重要性。地位高的人,說出來的話分量也重;地位低的人,說出來的話分量自然就輕。而且常常不會被大家當回事。

“人微言輕”這句話,在一個企業當中體現得相當明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些話明明非常重要,但是從一個小人物嘴裏說出來,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大,有時候甚至還會有相反的效果。但是同樣的話,若從一個重量級人物嘴裏說出來,那麼大家往往都在那裏專心致誌地聆聽,有的還拿著筆記本在記。因為他說話非常注意分寸,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從來不囉唆一句。而且風趣幽默,落落大方,大家聽著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