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把自己的決斷變成集體的決策(2)(3 / 3)

所以說,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樣的公司,都要讓自己的能力爆發出來。隻有亮出自己的能力,才會讓別人了解你的能力和優勢,才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如果你空懷能力,卻沒有地方去展現,那麼,很可能永無出頭之日,而你也終會是一顆被埋沒的金子。因此,有能力就發揮出來吧,隻有這樣,你才能夠擁有燦爛的明天、光輝的未來。

199不要讓過去的錯誤成為明天的包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錯並不可怕,可怕是不能改正過錯,更重要的是不能對過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把過去的錯誤變成明天的負擔,這更不利於以後的發展。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員工犯了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總是抓住員工的錯誤不放,那麼就會對員工造成巨大的壓力。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員工犯了錯誤,而老板總是對此抓住不放,讓員工沉浸在過去的錯誤裏,員工根本無心工作,又怎麼可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呢?

很多企業都不允許員工失敗,以致許多員工明知計劃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還是逞強逞能,不肯承認失敗,直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才開始接受自己的錯誤,這時候,損失已經造成,一切已無法挽回了。

在這方麵,微軟恰恰相反,領導通常接受員工所犯的錯誤,隻要他們敢於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能夠及時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就不會追究他們的過失。微軟公司知道,這些能從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員工,會比其他的員工更有能力勝任以後的工作。

微軟公司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軟件提供商,跟微軟公司的這一理念是分不開的。公司知道,犯錯誤可以原諒,但把今天的錯誤延續成為明天的錯誤是不可原諒的。隻要肯改正,就是一個好員工,就會取得進步。對於公司來說,也是得大於失。

俗語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隻有接受失敗,才可以向成功邁進。企業員工的競爭力也會在失敗的考驗中得到更大的增強。隻有企業不計較員工過去的錯誤,才能讓員工放下失敗的包袱,為以後的工作減輕負擔,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長期發展。

犯錯誤,說明還有進步的空間。如果一直背著包袱不放,則不利於未來諸多問題的解決。

企業的成功,需要積累經驗,而經驗的積累,是與無數次錯誤密不可分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失敗、成功中積累經驗得到的。美國3M公司有一句名言: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隻青蛙接吻。隻有勇於容忍錯誤、接受錯誤、改正錯誤,企業才可以獲得更大成功。

200讓所有人都成為贏家,而不是整天想著利益獨占

企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通俗地講就是“掙錢”。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樸素的想法,那就是:別人得到了,我就得不到了。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安踏創始人丁誌忠曾經提出過“49%理論”,這個理論來自他的父親。他父親教導他做每件事情都要讓別人占51%的好處,自己永遠隻要49%。丁誌忠最初不能理解,這不是明擺著吃虧嗎?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後來他慢慢理解了:這樣做看起來是暫時吃虧,但他卻贏得了客戶的長期合作。讓客戶更加認同,更加尊重,更加信任。

古語雲:“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不能對自己的利益有所讓步,那麼必定沒有合作的空間。兩隻刺蝟靠得太近,隻能讓互相都受傷。一心想著獨占所有的好處,最後往往是什麼好處也得不到。佛教六道輪回中,有一道被稱作“餓鬼道”,裏麵的餓鬼有著極大的肚子和極細的喉嚨,他們想吃掉一切,最終卻什麼也吃不到。

創立台塑集團後,王永慶對待跟自己打天下的人非常用心。他始終堅持的目標是讓大家得到應有的回報和福利。不隻同患難,更要同富貴。當他得知有個主管得了呼吸道疾病時,他主動打電話問候,同時聯係最好的醫院安排該主管治療。王永慶明白打拚的不易,也懂得人才付出之後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他把對員工的關愛融入到切實的關懷之中,而不僅僅隻是口頭支票。

王永慶不僅僅以商業的理念來經營公司,更以一顆仁慈的心來經營。他知道企業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組成的,台塑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來源於此。讓所有人收益,就是讓整個企業收益。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王永慶去世後,台塑為何有那麼多老員工在他的靈前失聲痛哭。這些老員工緬懷的是王永慶那一顆讓所有人受益的心。

史記·貨殖列傳有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逐利是人的本性,但我們往往被眼前的利益衝昏了頭腦。這個世界上的財富很多,比你所能看到甚至想到的更多。可以說,隻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得不到的財富。

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每個人的利益交彙也越來越密切,大家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這是一種普遍的形勢。我們不能再用“我興你衰”、“零和博弈”等思維來看世界、看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