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把自己的決斷變成集體的決策(2)(2 / 3)

韓非子曾提出“托於似類”的觀點,意思是說,下屬欺騙上級,會掩蓋事實真相,從而獲得個人利益,所以對於任何人,領導人必須要嚴加防範。雖然我們經常提倡,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如今的企業經營管理當中,一切都相當複雜,所以,領導人還是應該多加小心,有所防範,因為最危險的敵人往往就在自己內部。

197有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

羅丹說過,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對一個企業來說,等待問題出現並順利解決它不是關鍵,而更應該主動地發現問題,把問題扼殺在搖籃裏才是真本事。有很多企業管理大師說過這樣的話:很多企業並不是沒有問題,而是缺少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整個市場都會受到影響,同類產品銷量都在下降,但有的企業仍然會盈利,不受多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企業就會覺得整個市場的形式都是下降的,無須多注意,等經濟複蘇的時候銷量自然會好的。但有的企業卻會反思:為什麼同樣處於經濟蕭條時期,有的企業卻可以不受影響呢?這時候,企業便要結合自身的情況,發現問題、對症下藥,采取措施提高銷量。

由此可見,善於發現問題的企業,會在問題沒有擴大的時候及時解決,把損失降到最小,這也是間接盈利的一種方法。

有一家公司,自從創辦以來發展形勢一片良好,成為業界一匹黑馬。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該公司老板,公司人員的流失情況十分嚴重,基本上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員工離職。要知道培養一個新員工的成本太高,公司為此傷透了腦筋。

後來,老板請來專家進行調查,最後發現,造成人員流失的原因是公司職業發展前景不廣闊。所以,當員工麵對更好的發展機會時,便會選擇跳槽。後來,這家公司把重點放在員工職業發展上,建立一套健全的係統來提高員工的素質,才逐漸擺脫了這一狀況。

毋庸置疑,發現問題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不善於發現問題的企業,拖延問題讓問題無限度擴大,最終會讓企業病入膏肓。而善於發現問題的企業,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成長得更快。

善於發現問題,不僅要求企業老板有一雙火眼金睛,也要求員工也有一雙慧眼,能夠發現問題,在整個企業內部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取得進步,否則企業隻會原地踏步。如果所有的人都沒有發現問題,那也就預示著企業離破產不遠了。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因此,一個企業不僅要能發現問題,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同時,認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隻有這樣,才會在自我發現和自我否定中不斷地前進。

198有能力沒發揮,一切等於零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人:有的人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但是一輩子卻碌碌無為;有的人工作經驗豐富,人生閱曆豐富,卻一直沒有大的作為;有的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但是一輩子都以失敗而告終,而有的人有誌向、有抱負、有理想,卻平庸地度過了一生。

其實,並不是他們沒有能力,隻是他們沒有找到發揮他們才能的地方。而決定他們命運的正是他們自己。他們有能力,卻沒有發揮好,就形同沒有能力,到頭來一切等於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了解自己的優勢並通過適合的方法把它發揮出來,得到別人的認可,才能獲得更大的上升空間,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如果覺得自己是一匹千裏馬,請日行千裏路;如果覺得自己是金子,不妨及時發光;如果覺得是一團火,請照亮你的周圍。這樣,伯樂才會發現你,才會有機會展現才能。否則,一切都是一紙空文,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哈維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銀行上班。他畢業的院校是當地鼎鼎有名的一流學府,而且在學校裏他參加過多次實習,都得到實習單位的一致好評。而他本人也一直認為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地勝任這份工作,所以對這份銀行的工作非常不用心,對領導分配的一些任務總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有幾次甚至造成不小的損失。

一開始的時候,領導認為他年輕氣盛,隻是簡單地批評了一下,希望他早點進入工作狀態,因為領導覺得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想留住他。但是有一次,因為他的疏忽,銀行損失了幾百萬的單子。領導十分氣憤,決定辭退這個員工。

哈維急忙辯解說:“我有能力辦好這件事,請再給我一次機會。”而領導卻說:“你本來是有能力辦好這件事情的,但是你一次又一次地失誤,錯失了很多機會,你這種態度,到哪裏都不會做好的。我還是決定開除你。”就這樣,哈維丟掉了工作,這時候他才意識到:如果有能力不發揮,到哪裏都得不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