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實說話才是硬道理。事實證明他的堅持是正確的,使公司避免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作為企業的領導人,關鍵時刻一定要堅持真理,要果斷。能夠堅持真理的往往是少數人,所以,堅持真理一定會麵對巨大壓力,這就需要企業領導人要有決心、有毅力,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不懈。
凡事貴在專,欲速則不達。作為一個企業領導人,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認為自己意見是正確的一定要堅持,抱著必勝的信心,勇敢地堅持下去,這才是利人利己的決策。
193不要做遭人聲討的“暴君”
企業的領導人都是經過無數風雨坎坷之後才獲得榮譽、地位和權力的,他們身上必定會帶有一些霸氣和果敢,肯定有一些過人之處。但是,一些領導在擁有了權力之後,往往會被權力衝昏了頭腦,變得固執,自以為是,驕傲自大,一意孤行,成為名副其實的“專製君王”、“暴君”。
領導千萬不要成為暴君,這樣會讓下屬不敢說真話,道路以目,會讓整個公司製度如同擺設,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還讓領導蒙蔽了雙眼。當領導聽不到真話之後,企業必定走向死亡。
福特汽車公司中有一位領導就是這樣典型的例子。當公司聘請了詹姆斯·庫茲恩斯之後,他確實是一位有作為的領導人,而公司的業績有了明顯的上升,形勢一片良好。就在他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被勝利蒙住了雙眼,變成了一位“暴君”。
他開始變得專製,甚至取消了經理製,公司的其他職務也形同虛設。公司的一切安排、一切事務,都由他自己一個人決定,他也從來不跟別人商量。在他的領導下,企業的風氣也隨著他的專製而變得一團糟糕,製度相當混亂。
公司內部人員形成任人唯親的局麵,偌大的公司,竟然沒有多少高學曆的員工。設備停止更新,財務係統一片混亂,員工工作狀態懶散,福特公司的業績急轉直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專製獨行,聽不進去忠言,漸漸地,一些有能力的員工都另謀高就,最後,連他自己也開始厭倦,離開了福特公司。
1929年,福特公司在美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降為313%。到1940年,跌至189%,可見,在他專製期間,公司的銷量是直線下降。幸好後來他及時離開了福特公司,否則公司一定會被他搞垮。
由此可見,企業領導人實行暴政是多麼可怕,如果不能及時改正,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專製可以通過采取一些措施而改善。
首先,一定要任人唯賢,不要任人唯親。多任用賢能的人,會讓領導專製的苗頭及時得到控製。
再次,領導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才能,與時俱進。有素質、有修養、有能力、有學識的領導,往往會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行為和言語。
最後,還要建立起相互製約的製度,起到相互管製的作用。但是,既然製定就一定要嚴格執行,這樣才能有效限製領導的專政。
隻有這幾方麵共同起作用,才可以讓一個領導減少成為“暴君”的可能,才會有利於企業的發展。而作為一個領導,也要有這個意識,不要讓自己成為遭人聲討的“暴君”。
194私心不可有,野心不可無
隨著時代的發展,野心不再是口頭上的浮誇之詞,而是一種雄心,一種目標,一種理想,一種高遠的企圖,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
一位企業領導人必須有野心、有雄心,才會有動力,才會有闖勁,去帶領員工創造新的輝煌。而與野心相對的是私心,它是十分不可取的。一個人有私心,那麼他隻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情都患得患失,很難得到他人的信任和依賴,不會成就大事業。
像索羅斯、馬雲、李嘉誠等人,都稱得上是野心家的代表。他們的驕人業績,無一不是因為他們具有超人的野心。魯迅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沒有雄心,沒有野心,那麼他必定是一個失敗者,一個碌碌無為的領導。可他如果是一個存有私心的領導,那他也必然會是一個失敗者。
1971年,郭台銘畢業之後,進入當時台灣第三大船務公司工作。但是他不甘心一輩子以船為生,盼望有個機會可以自己做企業。1974年,郭台銘向嶽父借錢買下了當時的鴻海公司,開始從事黑白電視的組裝。開始的時候不是那麼順利,但是他仍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直到1977年,他才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但是,這時候的他仍然不滿足,野心勃勃,沒有像當時的其他人一樣開始享受生活,買房置地,而是繼續購買設備,建立起自己的模具工廠。
就這樣,具有遠見的他成為同行之中的佼佼者。後來他又抓住時機,開始從事與電腦配件有關的生產。到了1999年,他吞並了華升、廣宇等企業,2001年成了台灣當地的領軍企業。可見,郭台銘的成功其實是與他的野心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