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招聘風險成因分析(3 / 3)

據美國一所家族企業學院的研究顯示,約有70%的家族企業未能傳到下一代,88%未能傳到第3代,隻有3%的家族企業在第4代及以後還在經營。麥肯錫谘詢公司研究結論是:家族企業中隻有15%能延續3代以上。家族企業從開創到成長、擴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影響家族企業二次創業、製約家族企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阻力集中於:狹窄的資本獲取渠道、高度集中式的企業產權、雜亂的人力資源管理、含混不清的經營策略及發展模式四塊堅冰之上。因此,家族企業急需破除再發展的障礙、打消製約企業前進的堅冰,使自身步入健康發展的正軌。

3.決策機製不健全

決策機製的不健全始終是家族式企業的弊端。這樣的企業常常是家長決策,這種一人獨斷的機製在企業發展初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外部市場條件“一日三變”,家長的個人經驗開始失效,生意越做越大,投資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不像創業初期那樣,一兩次失誤的損失還可以彌補回來。這個時候,保證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就顯得越重要。

如何避免人才跳槽

人才是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血液。當招聘與選拔工作結束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避免這些優秀的人才跳槽。近年來,我國企業人才的跳槽率逐年遞增,在IT界,人才的年平均跳槽率甚至高達50%,似乎人才跳槽現象倒是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平常了。因此,企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才跳槽現象的發生,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人力價值。

人才跳槽的原因

人才從企業中跳槽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歸根結底,人才之所以跳槽還是因為自己對企業的期望值與現實有差距。一般來講,人才跳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缺乏興趣

本質上講,決定應聘者選擇哪家企業的首要因素就是工作興趣。興趣是一個員工最好的動力源泉,如果讓一個人整天守在一份缺乏興趣、枯燥乏味的工作前麵消磨時光,那無異於是讓“孫悟空”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裏“繡花”,無異於是一種折磨。

2.對薪酬不滿意

薪酬待遇是人才選擇企業的兩個必要因素之一。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員工都信奉“人往‘高薪’走,水往低處流”的原則。當一個員工認為自己得到的薪酬與自己的勞動付出差距太大時,跳槽就成為常見的現象了。

據某大型人才機構的薪酬調查統計,僅有14%的受調查者認為目前的薪水“不錯,我很滿意”,另有158%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的薪酬“還行,比較合理”,六成以上的受調查者表示目前的薪酬“太少,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符”。

3.沒有發展機會

從心理學上講,人總是不會滿足於現狀,因此企業的員工會十分在意自己所擁有的機會。這些機會包括充實知識的學習機會、培訓機會,包括增長才幹的實踐機會、參與機會,包括讓員工興奮的晉級機會、升職機會以及讓人才實現其自身價值的創業機會、發展機會等。如果企業不能為員工提供足夠寬廣的發展平台,那麼當員工覺得自己的前途受束縛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跳槽,使企業損失不少優秀的人才。

4.價值觀與企業有差別

一般情況下,一個好的企業總會有自己明確的可行的企業計劃、企業目標,並以此為依據形成自己特有的企業文化,使企業內部所有的員工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從而保持高速運轉。但是,如果企業內部人際關係複雜、辦事效率低下,並且很多處於領導層的人常常懷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惡性企業文化,使部分不堪忍受的員工萌生跳槽之心。

事實上,對人才跳槽的認識要從三個角度來進行,社會角度、個人角度和企業角度。從社會角度出發,整個市場環境下的人才市場需要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性,適當的人才跳槽對人力資源配置的科學化、合理化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從個人角度來說,跳槽是為了讓自己的薪資待遇、發展平台、工作環境等變得更加優越。但是就企業來說,人才跳槽所產生的弊端要遠遠大於好處。人才跳槽後留下的職位空缺需要有新的合適的人選來填補,引進的人才要能勝任工作,企業需要付出一定的適應成本和培養成本;人才跳槽可能會造成企業技術、客戶甚至商業機密的流失,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損失。因此,企業在自己的運營過程中,應當從以上的三個角度出發,權衡利弊,珍惜人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才跳槽的問題。

企業如何防止人才跳槽

企業要防止內部人才跳槽,就需要從自身的缺陷出發,對人才跳槽的原因進行充分的論證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1.敢於用人

敢於用人,就是要對經過實踐證明有真才實學、業績突出、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業務精通的年輕知識分子和技術工人,要敢於破格委以重任。最近有句話叫:“學曆不代表能力。”企業要發現真正的人才,就要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習慣,做到看能力不唯資曆,看本領不唯年齡,看水平不唯文憑。此外,企業還要引入充足的競爭機製,實行員工間的公平競爭、雙向選擇、擇優聘用的製度,拓寬自己的用人思路,做到既要重視工程技術人才的起用,又要注重經營管理人才的授任;既要著眼機關科室身邊的人才,又要關注基層現場的人才;既要識別善於交際、外向型性格的人才,又要挖掘性格內秀、穩重求實的人才。

2.善於培養人才

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在招入新的員工之後,應該對他們進行充分的培訓,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鍛煉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企業還要對這些新員工進行定期的組織階段跟蹤、考核和評價,在工作中發現缺點,改正缺點。鼓勵新員工挖掘自己的潛質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形成企業的雄厚人才儲備力量。

3.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企業能夠引起人才興趣的不隻是自身的名聲和形象,還要靠企業內部的工作環境。英國銀行家森伯格說過:“處理人事和企業的方法是相同的,即給予其簡潔而充分的指導,再賦予其完全發揮的自由。”員工總是希望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因此企業就應當在對員工的發展進行正確引導的基礎上,放開他們的手腳,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台,並在必要的時候給以幫助。

4.薪酬與業績相聯係

薪酬是企業內最重要的激勵手段。雖然薪酬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很少有員工能拒絕高回報。企業要建立與業績相聯係的薪酬製度,最重要的應該是健全分配製度和激勵約束機製,積極改革現行的分配製度,建立和完善按勞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績效掛鉤的合理分配製度。真正使優秀人才多勞多得,“才有所值”。同時,還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企業內部激勵機製,注重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並舉,將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規範進一步製度化,為人才施展才華創造良好內部環境。

5.培養員工的責任意識

實際上,一個企業離開了領導可以繼續運轉,但是離開了員工是萬萬不行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也是員工的企業。企業要想培養員工的責任意識,就應當從這個意義上出發,充分讓員工領略到自己肩上承擔的責任,這樣才能使員工產生工作中的自覺性和動力。

6.建立完善的培訓體係

企業的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知識在企業的變遷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也有人將現在的形式稱為“知識爆炸”。員工要適應企業發展的形勢,使自己不被淘汰,就需要不間斷地進行知識的“充電”,因此他們對自己能否擁有學習培訓機會十分在意。企業通過組織人才學習培訓,既可以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又可以為留住人才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