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80後動不動就跳槽頗有微詞,認為現在的80後對所服務的企業不夠忠誠,大家想過沒有,什麼情況下80後對自己所服務的企業忠誠?大家所理解的忠誠又是什麼?其實,隻要員工在公司能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忠誠的表現,因為市場經濟是基於利益的平等交換,員工拿著工資就要給企業幹活,這樣才是合理的。而企業要想贏得員工的忠誠,就要在“利益”二字上做文章,讓員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企業忠誠,比如通過有吸引力的退休金製度,比如年資製度,把住房補貼、年休假長度與企業工齡掛鉤等。如果員工覺得待在公司越長,表現越好,利益就越大,他們還願意跳槽嗎?所以對於各種問題,老板(上司)首先要從自身那裏找問題,問自己什麼情況下員工對企業會忠誠。現在已經沒有哪家民營企業執行終身雇傭製,所以員工流動是很正常的,也是很現實的,企業要在吸引力上下功夫,設法留住優秀的80後員工,而不是設置重重障礙阻止員工流動。
可以說,美國人是信奉現實主義的典範,因為他們相信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不管做什麼事大家都是基於個人利益來考量的。一旦理解了市場經濟的本職,企業就可以用利益驅動的方式來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精神,讓大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奮鬥。記得當初在跨國公司工作時,上司經常讓我們見識更高品位的生活是什麼樣的,讓我們對生活有一種憧憬,對未來有一種遐想,這一切很快就會變成我們工作的動力,因為每個人都覺得錢不夠花,既然大家都想過上好日子,自然會加倍努力,久而久之,大家就相信:能掙會花才是好樣的。這種思想對於啟動內需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看著80後大手大腳花錢不順眼,要知道沒有他們的大膽消費,哪來的經濟成長,他們成為“月光族”比像老一輩那樣把錢存在銀行要好得多。
享受生活,不再把吃苦耐勞當做學習的榜樣,這是80後的普遍特征,他們講究品位,拒絕平庸,所以企業盡量不要讓80後白領和管理人員穿統一的工作服,而應給他們一個自由打扮的空間和自主權,讓他們穿自己喜歡的職業裝,商務休閑裝,隻要公司有明確的著裝規範即可。80後大多活得非常真實,他們敢說敢做,不需要遮遮掩掩,即使你聽了不高興他們也不管,因為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是值得60後和70後學習的方麵。隻要大家在追求快樂,遠離痛苦的時候沒有傷害他人的利益就足夠了。現在的80後普遍向往自由、開放、舒適、輕鬆的工作環境,他們不僅僅是為了錢而工作,工作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
不久前,我聽到一家民營企業的管理者麵對不願意加班的80後員工發出這樣的感慨:真不知道現在的80後都在想什麼,出來工作到底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享受?這不願幹,那也不願幹,加班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卻不願意幹。我聽了之後,感到很悲哀,因為太多的60後和70後已經落伍了,他們根本不理解80後在想什麼,更忘了管理者的角色是關心部下,激勵部下。他們習慣了用自己落後的思維模式去衡量80後,到頭來80後隻能用跳槽來懲罰上司。要知道,80後之所以要工作,其原因已經不像前輩那樣僅僅隻是為了賺錢,他們追求得更多的是享受工作,他們不會為了賺錢而忍辱負重,更不會為了賺錢而犧牲個人利益。
現在的80後在戀愛婚姻方麵同樣變得越來越現實,這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進步,因為每個人都想過上好日子,這是非常現實的想法。在當今社會充滿機會與選擇的情況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說的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作為男人,要想得到心愛的、出色的女人,就要幹出一番事業,成為這個社會的佼佼者、優勝者,這樣才有資格參與競爭,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因為成功人士可以給家人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讓家人過上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這是一個男人的職責,是不能逃避的現實。如果一個男人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如果一個男人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何去何從,如果一個男人在競爭中失敗,自然就歸類為弱者,就不得不接受現實,因為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要素就是優勝劣汰,就像體育比賽一樣,沒有什麼可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