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創新的一代!(3 / 3)

所以說,創新必須有回報,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去創新,一旦創新的回報足夠大,人們就會不顧一切地去創新,而一旦創新者成了先烈,自然就會打消很多人創新的念頭,因為創新得不到回報。我知道國內有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他們把產品創新人員的收入與產品的銷量掛鉤,隻要產品有銷量,設計人員就有提成,在這樣一種製度的鼓勵下,80後的工作必然非常有激情,他們為了完成一個項目,為了盡快把設計轉化為生產力,往往會廢寢忘食,加班加點,因為這一切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所以各種創新隻有基於利益驅動才能持續,才能激發80後的主觀能動性。

不過,創新的同時必須考慮過河拆橋,也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創新,用什麼樣的手段阻止競爭對手加入競爭,抄襲或模仿自己的產品,要在產品推向市場之前就設置好層層壁壘。要知道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就是:既要自己過得好,又要對手過得不好。不要以為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抄襲、模仿、山寨流行的中國,人們喜歡跟風,都想不勞而獲,所以要保護創新比其他國家都難。畢竟現有的製度、現有的環境還不夠理想。其實,中國人非常聰明,關鍵是如何把大家的聰明才智引導到正路上來,不要把編程的功夫用在破解別人的正版軟件上,不要把製造的功夫用在高仿別人的產品上,不要把勤勞做事的功夫用於琢磨人上,更不要把好不容易掙來的錢用在托關係走後門上。可以說,一旦把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用在為用戶創造價值上,中國人完全可以設計出令世界驚訝的優秀產品,必然贏得世界的尊重。投機取巧,以假亂真隻會扼殺一個民族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讓國外的競爭對手偷著樂。

其實,中國人不管想做什麼事都能做到,關鍵是看有沒有下定決心,能不能同心同德。當年鬧“非典”的時候,沒用幾天就能建立起一所傳染病醫院,那個時候的執行力自然沒得說,那個時候的工作效率也高得出奇,那個時候的團隊合作也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另外一個例子是奧運會,我們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然,最讓人驚訝的是不管什麼樣的奧運產品,如奧運吉祥物和奧運特供產品,在中華大地上竟然沒有出現一個盜版產品。這與中國各行各業普遍存在的盜版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全世界驚訝。可見很多事情不是不可為,而是沒有下定決心。我堅信,隻要中國人下定決心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就像中國的航天科技一樣,在別人的封鎖之下照樣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我們就不多談了。

80後的差異化思維與市場經濟的中級階段“產品經濟”是不謀而合的,因為在產品經濟階段,任何一個品牌都應當明確“隻為部分人服務”。這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關鍵,因為發達國家的市場早在30年之前就已經進入小眾化的產品經濟時代,並在最近這幾年轉向服務經濟和體驗經濟時代,進入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中國那麼多知名大品牌為什麼無法走向世界,就是因為從根子上大多數企業家沒有差異化的意識,沒有意識到小眾化時代與大眾化時代的玩法是不同的,隻會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

中國市場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大市場,城市消費者正在逐步從小康走向中產,人們的消費力在快速提升。在“衣食住行”基本得到滿足之後,人們開始關注後麵的兩個字“樂”和“健”。很多人都知道洋快餐是垃圾食品,可是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對麥當勞趨之若鶩?大家明明知道垃圾食品對健康不利,為何還那麼喜歡吃呢?按照麥當勞老板的說法,他們不是從事快餐行業的,而是從事娛樂行業的,他們的產品僅僅是給客戶帶來歡樂的一種手段,這與國內很多快餐企業把自己定位在吃上麵有著本質的不同。同樣道理,人們明明知道抽煙有害健康,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抽煙呢?套用幾年前的那句網絡名言:哥抽的不是香煙,而是體驗!

所以說,消費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人們為了得到某種服務,為了得到某種體驗願意付出金錢,甚至犧牲健康,所以要從完整產品的角度去創新,去引導消費者,去創造新需求。我相信,隨著80後逐漸進入企業的管理層,中國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將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