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創新的一代!(1 / 3)

“我的地盤我做主”,這句話代表了很多80後的心聲,因為他們不再像前輩那樣唯命是從,唯唯諾諾,上級叫你做什麼就去做什麼,而是希望張揚個性,有話語權,有決策權,該自己做主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主,哪怕為此付出代價也在所不惜。這種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奠定了80後勇於創新的基礎。因為對於任何人來講,要想創新,必須先有主見,再有強烈的願望去改變這個世界,而不是為了生存,為了拍馬屁去討好別人,去扭曲自己,更不是昧著良心去迎合老板、老師、家長等相對強勢一方的需要。

80後大多沒吃過苦,這不是什麼壞事,正是因為沒有吃過苦,所以他們可以活得更灑脫,不會擔心將來有一天會餓肚子,沒有那麼多的後顧之憂;因為沒有吃過苦,他們不願意委曲求全,不喜歡任勞任怨,他們覺得那樣做早就過時了,聰明人應當善於用“巧勁”,通過借力來達成目標,而不是“苦幹”。用“巧勁”恰恰是創新所必需的第一個特質,所有的創新都源於對現有方案、現有方法、現有途徑、現有工具、現有流程的不滿,正是因為對現實不滿,人們才有了創新的動力。

大多數80後都不必為吃飯穿衣發愁,從小被家長寵愛著,想要什麼基本上都能得到滿足,而且經常得到誇獎和表揚。在家裏有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這種縱容比起懲罰來說,更有利於啟發80後的天賦,激發80後的熱情,讓他們願意嚐試新的方法,不懼挫折,不怕失敗,這些都是鼓勵創新所必需的前提條件。因為80後沒有太多生存上的壓力,更沒有前輩人那種揚眉吐氣的“複仇”的心態,可以用玩的方式去做事。由於經濟條件比前輩人優越,他們變得越來越“貪婪”,總喜歡“新、奇、特”的東西,久而久之逐漸養成了“講究品位,拒絕平庸,厭惡老套,崇尚新穎”的消費習慣。這一切都會推動社會的進步,讓那些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脫穎而出。可以說,誰能把握住80後的這些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和主導權。

當然,創新不一定是在核心技術、核心產品上下功夫,尤其是在現有國情和條件下,我們在核心技術方麵與世界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作為經濟實力並不強的中國企業,現階段還不是在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的時候(當然國防科技等關鍵領域除外)。為了盡快打開市場,贏得競爭,企業可以從完整產品入手,給目標客戶營造一個“與眾不同的體驗”,這樣可以用巧勁突破。說到完整產品,我不妨多介紹一下,希望更多的80後能明白完整產品的價值,將來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更大的回報。一般說來,完整產品包括三層,最裏麵是核心產品,決定了一個產品的性能和功能;第二圈是外圍產品,主要是配套的支持和服務,讓用戶更好地發揮核心產品的價值;最外圈是外延產品,主要是給用戶留下的印象、感覺和體驗,與產品本身關係不大。

如果企業在核心產品上下功夫,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這是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的。而在外圍產品或者外延產品上做文章,就可以以小博大,以弱勝強,這是目前國情下中小企業的最佳選擇。要想從外圍產品或者外延產品上做文章,就要富有創新精神,用心觀察用戶目前存在哪些問題,對現有產品有什麼不滿,尤其是在服務和體驗方麵,一旦找到了未被滿足的需求,就能通過創新贏得用戶的偏愛。當然,創新需要組織上的保障。我相信,一旦80後進入企業的管理層,有了一定的決策權,他們就會願意把關注點從傳統的“陸軍”和“空軍”轉移到“特種部隊”,用少量的、精銳的特種部隊出奇製勝,而不是依靠狼性團隊,更不會采用“地毯式轟炸”,因為那些方式已經過時了,勞民傷財。

相比前輩人,80後的思想比較開放,總喜歡換一種模式去工作,善於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由於80後沒有太多的思想禁錮,對新鮮事物很容易接受,所以他們能夠鋒芒畢露,敢說、敢想、敢作、敢為,這一切都是創新所必需的基礎素質。我堅信,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家必定誕生在80後當中,因為他們有著平和的心態。而老一代人不管做什麼,在下意識當中往往帶著複仇的心理去證明自己,去經營企業,因此身上的包袱太重了,難以完成征服世界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