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進取的一代!(3 / 3)

80後沒有50後、60後那種強烈的“複仇心理”和“揚眉吐氣”的願望,除了在學校時感到功課和考試的壓力之外,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煩惱,所以他們的心態比較平和,內心深處沒有受到太多傷害,他們不需要顯示什麼,不需要做給別人看,不需要用別人的評價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80後憤青越來越少,對於各種社會問題,他們比前幾代人更包容,處理手段也更溫和,他們一般不會有過激的“革命”想法,不會用過激的“鬥爭”舉動,麵對各種問題,他們喜歡用調侃的手段去嘲諷。這種看似玩世不恭的態度恰恰是中國社會穩定發展所需要的,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所需要的。過去我們一直習慣把體育運動政治化,把文藝娛樂政治化,其實體育也好,文藝也好,都應當回歸它本來的麵目,那就是娛樂,沒有必要看得那麼重。現在的80後普遍討厭說教,尤其是那些整天隻會講,不會做的人。記得當年我們參加管理培訓時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別人不看你怎麼說,別人隻看你怎麼做,作為長輩說得再好聽都沒有用,關鍵是要身體力行,用自覺的行為來影響別人,讓80後口服心服。

人活著就要進取,就要攀登,否則就會失去生活的意義,所以進取心對年輕人來講至關重要。當一個人毫無熱情地應付工作時,那是一種痛苦的折磨,是浪費青春,那種情況對企業對個人都是傷害。凡是去過“海底撈”吃飯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員工是多麼的敬業,多麼的專業,讓我看到了自己20多歲時的影子,每個人工作的時候都是一路小跑,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麵帶發自內心的微笑對待客戶。我相信每個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像“海底撈”的員工那樣敬業,都會感慨“海底撈”的員工那樣專業,隻不過很少有老板能做到像海底撈那樣:把每一位員工當人看!這是多麼簡單,多麼殘酷的事實。隻要一個企業把員工當人看,隻要給他們起碼的尊重,他們就會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進取精神。所以麵對80後員工,老板們不要抱怨他們不努力,不敬業,要想一想是否把真的員工當人看了?是否發自內心地關心他們,體貼他們了?做企業一定要樹立“利他主義”的思想,而做慈善一定要樹立“利己主義”的思想,因為做企業必須時時刻刻為員工著想,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客戶解決問題;而做慈善是為了自己心靈的安逸,絕對不是一種施舍,是不應該張揚的。隻可惜在中國“利他”的企業家少,“利己”的慈善家更少。

最近這幾年,我經常跟各行各業的80後交流,可以說他們大多都有進取心,他們希望有人能幫助他們,能引導他們走向成功,我相信企業老板和各級管理者隻要給80後員工提供一個讓他們施展,讓他們發揮的舞台,用各種方法去激勵他們為了個人的未來而努力奮鬥,他們一定會很開心。其實,企業就是企業,不要整天談什麼社會責任,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讓員工開心,讓客戶滿意。如果中國的企業家和老板們相信:沒有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客戶,中國企業就有希望了。對於80後來講,誰不願意好好幹工作?誰不願意往高處走?關鍵是給他們學習的機會,給他們成長的機會。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講,隻要攀登上一個小小的台階,就會有成就感,同時會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不過,剛開始攀登時最難,必須咬住牙,挺得住,堅持下去總會有出頭之日。人們常說:越有錢的人就越有錢,越出名的人越容易辦事。因為一旦在某個領域成功了,就具有了獨到的價值,就會遇到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賞,彼此相助,最後在頂峰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