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了走哪條路,接下來就要樹立“十年磨一劍”的心態,咬住牙往前走。對於80後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誰能咬住牙誰就是未來的成功者,而那些不能咬牙挺住的,則會成為平庸者甚至是失敗者。所以進取心不能是一時的,必須是持之以恒的。短時間努力很容易,長時間努力就難了。其實,對於80後來說,現在麵臨著很多機會,因為60後和70後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已經逐漸進入穩定狀態,進取心已經開始下降,況且一個人要想銳意進取,首先就要勇於否定自己過去的成功,不被過去的曆史和輝煌所困擾,這對60後和70後來說很難。我經常講這樣一個道理:“成功乃失敗之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個人越成功,往往就越固執,而固執的結果就會陷入“成功的陷阱”。
如果市場環境沒有發生變化,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直接用於現在,甚至用於將來,但是一旦環境變了,“昨日成功之原因”就可能會成為“明日失敗之根源”,不管是《第五項修煉》還是《誰動了我的奶酪》,都講過類似的道理。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功了,就要具備勇於否定自己,否定過去的胸懷,這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古人才說:戰勝別人容易,戰勝自己難。當今的中國市場正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所以每隔幾年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一個人離開中國幾年,回來就會覺得很陌生,甚至可能連回家的路都不認識了,因為中國城市建設的步伐邁得實在太大了,環境變化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由於80後沒有什麼思想包袱,可以輕裝上陣,所以他們不怕失敗,勇於進取,隻要企業家和經理人能意識到這一點,就能調動80後的積極性,給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關鍵是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的工作環境和舒適的生活環境。
記得2002年5月,在惠普與康柏合並之後的第一次員工大會上,我的頂頭上司,當時的中國惠普總裁上台致辭時是這樣開頭的:我是新惠普的新員工,今天第一天上班。這就是一種“歸零的心態”,一切從頭做起,把過去的經驗統統拋棄掉,把過去的輝煌統統忘掉。所以一個清醒的人一定要經常讓自己歸零,不要假定自己什麼都知道,不要以為自己有豐富的經驗,這樣遇到挑戰時才可以做出更客觀的判斷和更準確的決策。一個人出問題往往都是大意導致的,因為真正的危險往往在視線之外,如果小心翼翼,就會加倍警覺,就不會忽視一些小的問題,如果大意就容易翻車。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到一家新公司去上班,第一天會怎麼樣做,你一定會小心翼翼,假定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你會虛心學習,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盡量跟周圍的人搞好關係,而且會不帶著任何成見地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我相信,一個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有經常“歸零”的心態,要敢於“革自己的命”,即勇於否定自己過去的成功,唯有這樣才能戰勝自己。這些年來我幫很多企業做戰略規劃谘詢,就是讓企業歸零,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參與競爭的市場,按照標準化的流程去了解客戶需求,尤其是未被滿足的需求。通過民主參與,頭腦風暴,逐漸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由於不帶任何偏見地進行設計,所以結果更客觀。通過戰略規劃,不僅使企業明確了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品牌定位、商業模式、成功要素等核心元素,更重要的是發現了製約企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不管是庫存方麵的,還是設計方麵的;是生產方麵的,還是采購方麵的;是市場方麵的,還是銷售方麵的。通過梳理這些問題,可以使每一位職業經理人都能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知道通過一年的努力自己可以給企業創造多少價值,降低多少成本,新增多少效益,自己能獲得多少獎金。這樣一來自然而然激發了經理人的積極性,得到很多80後管理者的喜愛。我親眼目睹了很多80後經理人從觀望聽話到積極進取的轉變,這是很多80後都具備的進取精神,能否激發出來要看老板和上司的水平和心態。
俗話說,不進則退。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要想把握住未來,就要從“後知後覺”轉變為“先知先覺”。可以說,一個人聰明與否取決於他能看多遠,要想把小聰明轉化為大智慧,就要站得高,看得遠。一個人看得越遠,準備時間就越充分,就能更好地把握住未來的機遇。其實,市場環境的演變是大勢所趨,是企業無法抗拒與改變的客觀事實,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認識到這種趨勢,及時對經營模式進行調整,對管理體係進行升級,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權和主導權。很多企業在失敗之後都信誓旦旦,認為隻要再給自己一個機會,下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可是在不明白上一次為什麼失敗的情況下,下一次怎麼可能做得更好?老一代人往往是僅有美好的願望,卻不知道如何操作。現在的80後從小到大都希望有話語權,做事希望有主導權,不願意逆來順受,這是好現象,是應當鼓勵的,這種心態會幫助中國企業從市場上奪回主動權、主導權和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