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覺醒的一代!(1 / 3)

最近看到某位心理谘詢專家在媒體上發表文章,提出這樣的觀點,認為現在的80後希望得到“既有錢又有閑的工作不現實”,好像有錢就必然沒閑,有閑就必然沒有錢,這種邏輯顯然是不對的。這個專家認為80後“看重生活質量是進步,但也不能不勞而獲”,這裏存在一個想當然的“偽命題”,即什麼是“不勞而獲”?這裏的“勞”到底是什麼定義?對於絕大多數白領階層的80後來說,“勞”不是拚體力,“勞”不是天天加班,“勞”是動腦筋,“勞”是用智慧去創造財富,所以是“勞心”,而不是“勞力”,那麼白領階層的這種“勞心”算不算“勞”呢?當然算!如果人們還抱著100多年前“工業革命初期”的那種“勞動思想”,可想而知落後到什麼程度。

發達國家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在“勞力”了,很多人都意識到了應當轉型到“勞心”,而把“勞力”的工作給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這樣的“世界工廠”去做,這樣他們就實現了某些專家所誤讀的“不勞而獲”。可以說通過“勞心”來實現“不勞而獲”是市場經濟的最高境界,即通過“勞心”來創造更大的價值,用產品創新去獲得更高的利潤,用商業模式去創造更大的價值。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們的老祖宗早在上千年前就說過的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現在那麼多人在學“國學”,可惜大多都跑偏了,並沒有把老祖宗最關鍵的理念學到手。

大家知道“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嗎?那是為了紀念100多年前工人們為了追求每天8小時工作製而去抗爭而設定的節日。但是在當今的中國,有多少民營企業能讓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五天,能讓員工在所有的法定節假日都能休息?可以說少得可憐,很多企業都是每周休息一天,甚至有的企業每月才休息一天或兩天,更不敢奢望法律規定的“帶薪休假”了。長此以往,人們的生活如何保障?人們的健康如何保障?人們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了,對於年輕人來講,還有什麼意義?現在的80後往往會這樣要求:你給的錢太少,我不幹;你的工作時間過長,我不幹;你的工作強度太大,我不幹!

可以說,80後並不是怕吃苦,他們很能吃苦,但是不願意無緣無故地吃苦,他們在法定的工作時間內努力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在法定的休息時間則好好享受,愛享受,愛生活,這才是正確的思維模式!如果老一代人對80後的這種思維模式看不慣,隻能說是老一代人“過時了”,跟不上時代的前進步伐。可以說,在未來30年內,哪些企業重視員工的生活,哪些企業能讓員工“工作生活兩不誤”,這些企業就是“未來之星”,就是80後向往的優秀雇主,就是未來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企業,也是能夠承擔起征服世界責任的中國企業。那些靠犧牲員工利益,喜歡“打造狼性團隊”的企業終將被淘汰。要知道,人就是人,為什麼要把人變成六親不認的狼?難道為了賺錢,企業要讓員工改變幾千年來人們對狼的認知嗎?

可以說,80後把“休假待遇”看得很重,把“休息時間”看得很重,把“生活質量”看得很重,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中國不能再提倡過去那種“苦幹加傻幹”了,否則我們會繼續過著那種“勤勞而不富有”的生活,甘當發達國家的“打工仔”,把巨額利潤拱手讓給外國企業,為了那2%~3%的利潤拚命工作。可以說,很多企業都是“對內強硬,對外軟弱”,尤其是那些出口導向型、來料加工型的企業,因為不具備討價還價的能力和資本,整天被外國企業欺壓,便宜都讓外國企業賺去了,為了保住那少得可憐的2%~3%的利潤,不得不拚命壓低工人的工資,這種局麵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了。隨著人民幣升值,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那種靠廉價勞動力去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低成本戰略”已經走到了盡頭,中國企業不能停留在物美價廉的低端市場上,必須實現產業升級,用智慧去賺錢,用產品創新去賺錢,而不是靠體力去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