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80後不負責任,動不動就跳槽,一不順心就走人,讓老板和上司非常頭疼,不知道怎麼管理這批人。很多人都在我麵前訴苦,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太難管理了。可是當我與很多老板溝通之後就發現,問題的根源不是出在80後員工身上,而是出在老板身上。因為很多老板喜歡用自己的價值觀念去衡量現在的80後,所以總是看著不順眼。當我問他們幾個問題之後,很多人漸漸地明白了,知道是自己錯了。說到管理,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一下到底什麼是管理,這樣才容易達成共識。在中國的很多居住小區裏,物業管理公司都是管著業主,不讓你做這個,不讓你做那個,像一個警察一樣,全然忘了他們是業主請來的保姆,忘了業主是給他們發工資的人。就我所知,目前隻有萬科地產把各地的物業管理公司更名為物業服務公司,希望通過這種方法改變人們的意識。因為中國人一聽到服務二字就明白自己的定位是服務別人,一聽到管理二字就是管著別人。
在中國人的傳統理念裏,管理者就是管理部下的,而管理就是監督,就是發號施令,這是非常錯誤和片麵的理解,因為絕大多數國人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管理訓練,大多數都是自學成才,並不懂得管理的真諦。不久前,我與一位剛剛離開跨國公司中國區總裁崗位去了民營企業的朋友聊天,談到了剛去民營企業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那就是大家對管理的理解完全不同,境界和層次不一樣。作為跨國公司的管理者,一天到晚想的都是如何激勵部下,如何輔導部下,讓部下盡快成長,盡快成才,成為有主人翁精神的好員工。而國內企業的管理者,一天到晚想的都是讓部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去實施。要知道,管理者的角色不是報時,不是自己忙著幹活,更不是展示自己幹活的本領,而是造鍾,要把精力放在育人上來,教會員工如何做事,如何決策,如何動腦子,如何想辦法,這樣才能提高整個企業的組織智商,當然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其時間分配是不同的,越高級別的管理者,花在育人方麵的時間應當越多。
但是,在很多中國企業裏,老板和高層管理者骨子裏還有封建意識,認為自己是官,員工是民,所以員工應當無條件服從,聽話是員工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中國的老板喜歡執行力這個說法,並把執行力曲解為聽話。這個問題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更是普遍存在,比如在中國的股市裏把投資者叫做股民,既然有股民,就一定有股官,“官本位”已經深入到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不管在哪裏都要分清楚民和官。可見,把管理二字的定義說清楚是多麼的難,因為真正理解管理定義的人太少了。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管理的真諦?說穿了就是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集體利益掛鉤,讓每一位員工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努力奮鬥,努力工作,隻要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拚搏,自然就為企業創造了價值,所以一個好的管理體係設計就是基於這麼簡單的道理。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20多年前成為管理者之後第一次正式參加管理培訓時學到的“管理的定義”,那就是:通過他人把事情做好。所以,在企業中管理者要像父母關心子女那樣百般嗬護員工,要想方設法教會員工做事,允許他們犯錯誤,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和時間,要有耐心,那才是真正的管理。不久前在我的谘詢客戶那裏發生了一件小事,發人深思。有個80後員工吃飯時剩下了很多,領導看到了就對他說:這樣做不行,公司有規定如果有剩飯就要罰款。那個80後員工聽了,什麼也沒有說,馬上又買了一盒新的飯菜,當著領導的麵把剛買來的飯菜倒在垃圾桶裏,然後說了一聲“我就願意這樣,你怎麼著”,於是頭也不回就離開了公司,從此再也不回來了。
這件事情對很多管理者來說都難以接受,因為現在的80後脾氣太大,不好管,說輕了不管用,說重了就撂挑子不幹了。當然,上麵提到的那個人畢竟是極少數,是特例,但是這個問題卻折射出了很多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管理理念誤區。所以要想標本兼治,就要在如何贏得80後的心上去下功夫,要學會動力式管理,而放棄壓力式管理。
80後的自我意識不是什麼壞事,要善加利用,自我意識是覺醒的象征,一個人隻有自我了,才會欣賞自己,才會發奮努力,才會努力爭取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我堅信,80後終將成為顛覆中國市場格局的一代,改變中國經濟成長模式的一代,加速中國民主進程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