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任性的一代(1 / 3)

有本事的80後大多都是有個性的人,因為有本事,所以有個性,因為有個性,所以有本事,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表麵上看這些人有點傲氣,有些任性,但是我認為這是有骨氣的表現,是值得推崇的一種精神,一種態度。很多60後和70後老板(上司)都喜歡聽話的員工(部下),他們把聽話與執行力掛鉤,以為聽話的人就能把工作做好。但是實際結果卻往往令老板(上司)失望,因為那些聽話的人往往都沒有個性,更沒有本事,幹出來的活質量一般,說不好吧,還能接受,說好吧,總覺得欠點火候。一般說來,沒有本事的人都擅長揣摩老板(上司)的心理,喜歡說老板(上司)愛聽的奉承話,表麵上看這種人與老板一條心,總是站在老板立場說話,可是時間久了老板(上司)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做不出像樣的工作,僅僅是一個唯唯諾諾,會說不會做的人。就像瞎子的耳朵很好使一樣,一旦某個人在工作上沒本事,就會在其他地方下功夫。

由於很多老板(上司)耳朵根子軟,自然就容易被好話給蒙騙了,以為那些順著自己說話的員工(部下)才是好員工(部下),以為那些說大話的人才是好員工。其實不然,如果老板(上司)指望員工積極努力地主動工作,就要敢於用那些有個性的員工(部下),給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工作,否則企業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當然,在很多國有企業裏,很多人都不願意把事情挑明了,因為老板(上司)不願意承擔責任,就含糊其辭地布置工作,讓部下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理解,自己去領悟,一旦猜對了就晉升,一旦猜錯了就犧牲,這是“中國式管理”的典型做法。對於大多數80後來說,很難接受這種公司政治,他們不願意在這些地方下功夫,更不願意昧著良心低三下四地去討好老板(上司),這是80後一代有骨氣的表現,這樣的人多了,風氣才會轉變。

不卑不亢是我們老祖宗提倡的做人之道,可是老一代人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洗禮,都變滑頭了,沒有棱角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不管自己心裏怎麼想,都會冠冕堂皇地講假話,講大話,講空話,講永遠正確的廢話,唯獨不願意講真話,講人話,因為大家知道講真話要付出代價。我們欣喜地看到,80後與前麵幾代人都不一樣,他們敢於講真話,也許是80後沒有見識過什麼是革命,沒有經曆過什麼是鬥爭,所以還保持著一份童真,一份正直。但願這種精神能保持下去,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一種動力,那樣的話80後在中國曆史上就會留下重要的地位。

任性的人表麵上看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但是骨子裏其實是追求平等,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允許不同的聲音進行交流,允許不同的思想進行碰撞,允許按照各自的行為方式去做,而不是整齊劃一。隻要你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與80後有效地溝通,隻要你說得有道理,能激發他們的共鳴,他們是願意虛心接受的,不過你不能居高臨下地教訓他們,更不能用那些虛偽的東西教育他們,因為80後普遍厭惡虛偽,厭惡裝腔作勢,你必須站在一個朋友的立場上,以友善的態度、樸實的語言、務實的做法與他們相處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也許是中國人被洋人欺負怕了,所以麵對洋人時很多國人不自覺地感到矮人一頭。什麼時候中國人不再把外國人當外賓,心態就平和了;什麼時候中國人不再在意洋人怎麼評價我們,我們就自信了;什麼時候中國品牌的價位高於洋品牌了,我們就有出息了。中國人一直信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為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是朋友,但是大家要清醒地知道,來到中國的很多外國人並不把中國人當朋友,很多情況下都是我們一廂情願,不管你怎麼伺候他們,不管你怎麼優待他們,他們都不領情,反倒加深了他們骨子裏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的印象。因為我們對外國人太友好了,讓外國人都覺得有點過了,當他們看到中國人對自己的同胞很冷漠,對外國人很熱情的時候,他們發自內心地看不起這樣的人,因為這是奴性心理的外在表現。作為一個大國的國民,應當對任何人都平等相待,既不歧視外國人,也不優待外國人,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唯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