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些年,我們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們,遇到不友好的人,遇到不友好的說法,我們會感到憤憤不平,總覺得我們對外國人那麼好,把他們當朋友看,他們卻忘恩負義,為什麼老是幹涉我們的事,為什麼老是找我們的別扭。這些憤怒經過媒體的放大,漸漸地成為一種民族情緒,總覺得別人在欺負我們,其實這種思想的背後是“弱國心態”在作怪,為什麼我們不去欺負別人?為什麼要被動挨打?要知道市場經濟是一種進攻性的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思想是有衝突的,企業要想擴大市場份額就要從其他企業那裏搶市場,所以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是不流血的戰爭。要想真正理解市場經濟,就要對其擴張性、進攻性、殘酷性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以我跟外國人多年打交道的經驗,我相信外國人最尊重的是有骨氣的中國人,是敢於跟洋人合法競爭的中國人,是敢於和他們據理力爭的中國人。當然我們沒有必要用“中國人可以說不”等極端民族主義去煽情,用“義和團精神”去抗爭。
發達國家為什麼那麼害怕中國崛起?因為中國的崛起必然意味著他們的衰敗,任何一個懂得競爭是怎麼回事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中國的崛起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思想準備,要有心理準備,麵對西方的責難,不要那麼在意,他們願意怎麼說就怎麼說,你越在意他們,他們就越拿你最敏感的事情說事,拿你最在乎的事情去討價還價。西方人與開放的中國打交道已經30年了,所以已經明白了如何跟中國人打交道,那就是“把麵子給足,把裏子拿走”,因為中國人太在乎麵子了,寧肯犧牲經濟利益,也不能失去麵子。希望80後不再延續老一輩的“光榮傳統”,不再死要麵子活受罪。
十年前,《還珠格格》電視劇曾經風靡一時,很多80後都是看著《還珠格格》長大成人的,因為電視劇裏麵的人物與80後的思想產生了共鳴,大家都喜歡那個有些任性,有些囂張,有些叛逆,有些瘋狂的還珠格格。她那種自由自在,無所顧忌的風格令年輕的80後向往。因為還珠格格經常沒事找事,四處遊蕩,敢愛敢恨,嘻嘻哈哈,打扮打扮,吵吵小架,過著80後最喜歡的那種自由生活,真正實現了“我的地盤我做主”,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過沒有幾個人可以像還珠格格那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那樣一個“好爸爸”,沒權沒勢,隻能借看電視劇過一下癮,宣泄一下內心的情感。看完電視劇還是要回到現實生活中,隻能過平淡的日子。
如果處理得當的話,任性可以轉化為執著,而幹事業的確需要執著的精神,隻要80後能把那種帶有一點負麵意義的任性轉變成幹工作、幹事業的那種執著,就會奠定成功的基礎。做過職業經理人的管理者都明白,一個做什麼事都湊合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因為沒有追求,對自己要求不高。隻有那些對自己要求很高,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才會表現出執著的態度,不達目的不罷休。有人說,有夢想就有希望,以為隻要一個人有夢想就能成功。其實不然,僅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周圍的任何一個80後,哪一個人沒有夢想,可是為什麼僅有少數人成功?因為夢想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一個人要成功,除了夢想,更重要的是要有成功的邏輯:即憑什麼能成功。我在這裏給大家一個成功的等式,那就是“夢想+邏輯=成功”。邏輯是什麼?你必須回答幾個問題:你從哪裏來?你要到哪裏去?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天賦?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專長?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資源?憑什麼你做這件事能成功?你比別人強在哪裏?如果這些問題回答不上來,僅僅靠自己努力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