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開放的一代(2 / 3)

俗話說:見多才能識廣。一個人最怕的就是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話,不願意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思想,故步自封。所以打造學習型組織就要從“走出去,請進來”開始,注重員工的培訓與培養,尤其是以白領員工為主的知識型企業。記得當年我在中國惠普擔任首席知識官(CKO)的時候,就試圖用“知識管理”的很多理念、方法、流程來提高整個團隊的戰鬥力,激發年輕人的工作熱情。當時我給知識管理製訂了三個宗旨:提高組織智商,減少重複勞動,避免組織失憶。根據這三個宗旨,設計了一整套方案,通過戰略規劃,標準流程,質量管理等手段和途徑來提高整個團隊的組織智商;通過“知識大師”計劃,“師傅帶徒弟”計劃等項目來減少重複勞動;通過銷售漏鬥管理,矩陣式管理等工具來避免組織失憶。另外,通過讀書會等方式鼓勵大家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知識。

為了後繼有人,惠普每年都選拔50位有培養前途的後備人才進行為期半年的集訓,讓他們參與“雄獅計劃”,當時我們請了徐匡迪、王石、柳傳誌、楊惠珊、王中軍等很多出色的中國領導者和社會名人與“雄獅計劃”的參與者交流,讓他們開闊眼界,結識成功人士,了解成功人士的思維邏輯和思想境界。這樣可以讓大家有一個更開放的心態,不要閉門造車,更不要不懂裝懂,善於從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去學習。當一個人經常接觸比自己強很多的明白人的時候,就會非常理性地看問題,就不會翹尾巴。

可以說,不管是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能走多遠取決於與誰同行,一個沒有接觸過頂級職業經理人的人很難成為一位出色的職業經理人,一個沒有接觸過頂級領導者的人也很難成為一位出色的領導者。大家都知道前人說過的那句名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賢人指路。遺憾的是,當今中國讀萬卷書的人越來越少,走萬裏路的人也越來越少,請賢人指路的人則是少之又少。大家已經習慣了自己摸索,習慣了遇到問題就自己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請明白人幫忙,結果自己想出來的辦法往往漏洞百出,按下葫蘆起來瓢,解決了一個老問題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總也無法治本。

通用電氣的前總裁傑克·韋爾奇是國際公認的優秀職業經理人,中國人對其頂禮膜拜可以理解,可惜的是大家都沒有把關注點放在他具體的做法上麵,更不了解他的管理體係。比如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培訓各級管理人員,這是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家和高級經理人都做不到的,大家都喜歡去做報告,而不是做員工培訓。傑克在給高層管理人員做培訓時,經常提醒大家不要摸著石頭過河。他經常這樣講:我相信你們今天麵臨的很多問題和挑戰,在這個世界上都曾經發生過,作為一名經理人和領導者,你們的任務不是關起門來思考,而是走出門去交流,去了解類似的問題和挑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曾經發生過?人們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旦你找到了別人如何解決類似問題的辦法,你的問題就解決了。這就是一種開放的胸懷,一種善於學習,善於借力的思維模式。

中國企業要想走向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市場經濟的商業邏輯,不是懂得英文就懂得國際化,不是在國外生活過就懂得全球化。西方企業的戰略規劃體係就是一套久經考驗的商業邏輯,不懂得這套係統,就會繼續走彎路,交學費,到頭來遍體鱗傷,無功而返。要知道市場經濟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工業革命也不是從中國開始的,我們必須用一個開放的心態,謙卑的心態虛心向發達國家的優秀企業虛心學習,唯有這樣才能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千萬不要隻聽說了一個概念,或者學了一點點就以為自己明白了,一知半解最容易犯錯誤。中國有一句老話:淹死的都是會遊泳的人。當一個人自以為自己很能幹,自以為自己很厲害的時候,往往就容易忘乎所以,出事是早晚的事。騙子一般騙不了真正的聰明人,因為這些人會分析;騙子也騙不了傻人,因為傻人很慎重,知道自己腦子不好使,怕上當受騙;在騙子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選就是那些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的人。

我在做管理培訓和管理谘詢的時候,經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您對我們這個行業了解嗎?你可否講一些我們這個行業的案例?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行業很特殊,自己的企業很特殊,跟別的行業、別的企業不一樣。因為他們既不了解整個行業的特點,也不了解其他企業的特點,所以才容易陷入誤區,以為自己企業所麵臨的都是很獨特的問題和挑戰。當我按照標準化的流程講完其他行業和其他企業的案例之後,他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想法很狹隘,很多經營管理理念都是相通的,而無法上升到理論的管理實踐往往是經不住考驗的,是不具備可複製性的,隻能當做故事聽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