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計較的一代(3 / 3)

記得當年我在跨國公司擔任高管時,曾經勸過去的一位老部下回國工作,他那時已經移民美國多年,是一位有博士學位的工程師,過著豐衣足食的中產生活,要讓他回國工作,就麵臨很多實際的困難和問題,比如太太不願意回來,擔心回來不習慣這裏的環境,害怕沒有事情做,發揮不出自己的作用,孩子回來教育有問題,語言也有問題。而剛開始的時候,公司並不了解他的為人和能力,公司不願意承諾給他外方人員待遇(跨國公司的外方人員待遇是非常好的,老婆孩子都有生活補貼,一年有幾個帶薪假期,孩子上國際學校全報銷,住房汽車都是公司承擔等等)。我就跟他講,你隻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這些待遇都不成問題,一切都會解決。起初兩年,他的老婆孩子留在美國,他一年跑個10趟8趟,的確很辛苦,可是不到兩年時間,他的為人和能力得到了認同,公司為了留住他,就給了他期盼已久的外方人員待遇,老婆孩子一起來到中國,享受到最好的福利待遇,他自己的事業也是蒸蒸日上,從一位普通的工程師成長為跨國公司中國研究院的一把手。

其實,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希望多掙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會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這很正常,關鍵是看公司如何對待,如何處理。記得20多年前,我在中國惠普公司做市場開發工程師,看到周圍的銷售人員掙錢多,得到各種獎勵也眼紅,就想試著改行做銷售,盡管自己知道那個工作並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但是考慮到個人利益還是想試一試。正好有一家外資企業想招銷售人員,就找到了我,基本談妥條件之後,我就向上司提出來要離職。公司為了挽留我這位曾經三次獲得先進員工稱號的“好員工”,事業部總經理,人力資源總監和公司總裁都親自出麵談話。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力資源總監當時跟我說的一段話,讓我下定決心繼續從事市場營銷工作。

為了讓我改變初衷,人力資源總監這樣問我:小高啊,你是做市場營銷工作的,你一定知道供求關係這個概念吧?我說:當然知道。他接著說:你知道全中國的外企裏麵,有多少人做銷售工作嗎?我大概算了一下說:大概有幾萬人吧。他又問我:你知道在全中國的外企裏麵,有多少人做市場營銷工作嗎?我考慮了一下說:大概不到一千人吧。他接著問我:你覺得在這幾萬人當中爭第一容易,還是在這一千人當中爭第一容易?於是我恍然大悟,不再猶豫,不再彷徨,下定決心做市場營銷工作。20多年過去了,經過自己多年的堅持和奮鬥,總算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營銷戰略專家。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當時的人力資源總監在關鍵的時刻點撥了我,幫助我把好關,使我沒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迷失。所以說,麵對斤斤計較利益得失的80後,老板或上司不要反感,一定要學會站在80後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隻要位置占對了,隻要心態調整好了,就會發自內心地幫80後出謀劃策,讓他們走向成功。我堅信,未來20年,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一定是那些懂得經營人心,懂得尊重員工,懂得善待員工,懂得培養員工,懂得如何調動80後積極性的企業。

80後斤斤計較利益得失並不是壞事,但是心態一定要調整好,要知道唯有通過奮鬥才能不斷攀登,對於絕大多數80後大學畢業生來說,都不能再以“天子驕子”自居,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比例比剛恢複高考時的60後多了幾百倍,比70後多了幾十倍,上大學已經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記得當年我們大學畢業時,整個北京市的大學畢業生隻有1萬多人,大家聚集在首都體育館,搞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聯歡會。大家試想一下,現在如果把北京某一屆的大學畢業生聚集在一起,需要什麼樣的地方,可能連鳥巢這樣的十萬人體育場也不夠,隻能在天安門廣場這樣的地方才能容得下那麼多人。現在一個大學的學生數量就相當於過去全北京所有大學的大學生數量。所以對於80後來說,一定要清醒地認清自己的價值,隻要有資本就可以討價還價,沒有資本就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