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以效益提高為前提的,如果每一位員工都知道,隻要企業效益提高了,自己的薪水就會提高,他們會不努力提高效益嗎?但是如果企業效益提高了,卻和員工的利益無關,誰願意為老板賣命?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硬道理。老板都希望員工與企業同心同德,可是老板與員工之間在利益不對等的前提下怎麼可能同心同德?要知道,員工隻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絕對不會為了老板的利益而努力工作,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企業家要想讓員工有主人翁精神,就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企業的效益好壞是否讓員工知情?二是企業的效益好了,員工是否分享,如何分享。
斤斤計較的80後是中國人開始覺醒的象征,他們不再盲目奉獻,他們懂得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我們應當充分地肯定。不過80後在麵試時千萬不要談薪水,連問都不要問,尤其是遇到一個好企業或好崗位時,更要以大局為重,因為這個時候沒有人知道你能否勝任,沒有人知道你的水平如何。
在工作了3~6個月之後,如果80後員工感覺到自己能勝任這項工作,自己能算出來這幾個月給企業創造了多少價值,而且周圍的人都看到了,大家都認同了你的能力,老板也基本認同了你的能力,就可以非常客氣,非常含蓄,非常委婉地暗示上司或老板,希望得到加薪,這樣大家都有麵子,上司或老板不會覺得因為壓力而給部下加薪。要知道誰也不希望在壓力下屈服,更何況是上司和老板,所以80後員工要先學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上司”。
談論加薪的問題是非常敏感的,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剛認識不久,任何一方都不要主動要禮物,更不能要貴重的物品,否則會讓對方反感,感到談戀愛的目的不純,會傷害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在相處一段時間之後,在基本確認了戀愛關係之後,在不經意的場合表達出自己很喜歡某一個物品,給對方傳遞一個信號。俗話說:響鼓不用重敲。如果對方是一個明白人,他(她)自然會記在心上,然後會選一個合適的場合把禮物送給自己心愛的人,這樣兩個人都感到有麵子,有感覺,有默契,皆大歡喜。
作為上司或老板,在80後員工入職時,一定要告訴員工,工資不是老板發的,也不是公司發的,而是客戶發的,是從企業賺到的錢裏麵分成,這樣員工就會明白兩個道理:一是會樹立客戶至上的理念,知道善待客戶;二是不會把矛盾指向老板,而是千方百計地去賺錢,因為老板不可能拿自己的錢發給員工,錢是從市場上賺來的,這個道理一定要講清楚。我自己就曾經有過痛苦的經曆,誤以為現在的80後都很懂事,很多話不必多說,結果大家不知道自己的工資要想增加就要設法去創造價值,總希望老板掏腰包多發錢,公司賺不賺錢跟自己沒關係。當然作為60後或70後的老板或上司,必須允許部下與自己博弈,允許部下討價還價,這是他們合理的要求,60後和70後老板不能再指望80後都是馴服的小綿羊,像自己的同齡人一樣,一般不去談薪水。如果暗示老板或上司不管用,不得不與老板或上司正麵談加薪的事,一定要慎重,必須是“一對一”跟上司或老板單談,絕不能在公開場合談,更不能幾位員工聯名上書要求加薪,甚至采用罷工的方式去要挾老板,逼老板就範,那樣的話性質就變了,善意的協商變成了惡意的對抗。要知道,沒有哪個上司或老板能夠接受這樣的訴求,最後一定是兩敗俱傷。
另外,如果80後選擇了創業型的企業,在創業階段,如果工資都是老板出的錢,而不是從客戶那裏賺來的錢,80後員工一定不要談加薪的事情,隻要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就行了,有困難可以找老板幫忙,但是不可以撂挑子。因為創業期很艱難,大家要同舟共濟,否則老板很難接受,因為失敗的風險是老板一人扛著。等到公司能賺錢了,老板自然不會忘記創業的元老,大家到那時就可以分享勝利成果了。就拿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百度和阿裏巴巴來說,大多數創業元老後來都成為了億萬富翁。在創業型的企業打工,一定要有長遠的打算,有共同開創事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