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成功是大多數80後的共同特征,也是激發他們努力工作的動力,但是成功有捷徑嗎?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說有捷徑是因為成功的路程可以縮短,隻要找到明白人指點,隻要遇到“伯樂”就會加速成功;說沒有捷徑是因為成功的道路是艱難的,要有耐心和恒心。過去十年,各種成功學和夾雜著成功學的培訓風靡中國,很多人願意花很多錢去上成功學的課,遺憾的是這種培訓的確成就了很多講成功學的講師,讓他們真的成了成功者,卻沒有造就幾個成功的學生。要知道,真正成功的企業家和經理人往往都沒有學過“成功學”,而那些接受過“成功學”訓練的人卻很少能在普通行業取得成功,除了保險行業、直銷行業、培訓等特殊行業以外。在這三個行業中,很多企業都把“成功學”當做訓練員工的法寶,而年輕人在接受了成功學的訓練之後熱血沸騰,短時間內群情激昂,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可是激情過後必然是失望和迷茫。當目標無法實現的時候,當欲望被挑撥出來的時候,人們變得越來越浮躁,沒有耐心慢慢地掙錢,而是想一夜暴富,一些80後的胃口被吊起來了,可是卻不得不接受當一個普通人的現實,這種落差帶來的心理衝擊可想而知,先是失望,接著是迷茫。
要知道,成功不是通過學習或者訓練就能達成的,也不是僅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就能實現的,成功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換來,需要付諸行動。隻要一個人腳踏實地努力奮鬥,有“十年磨一劍”的心態,就一定能在某個專業領域取得成功,關鍵是要沉住氣,不能急於求成。
當大多數人都往某一個方向走的時候,你能否冷靜地思考,不去湊熱鬧?這是考驗一個人的定力。當年我20多歲的時候,很多人都去考研、出國,那是最風光的,但是我沒有選這兩條路,而是選擇了去當時無人看好的外企,因為多年來我一直信奉“換個方向就是第一”這個座右銘,我堅信:要想出類拔萃,必須與眾不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條反方向遊的魚”,不去跟人爭,不去跟人搶,堅持走自己的路。要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目標、計劃和時間表,揚長避短,非常從容地實現“不戰而勝”的目標。
可以說,一個年輕人最忌諱的就是想法太多,什麼都想幹,什麼都幹不好,今天嚐試一下這個,明天嚐試一下那個,到頭來什麼都幹不好。記得很多年前有一個統考的作文題,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那是一個看圖作文題,畫麵上一個人在某個地方用鋤頭刨地,希望能挖出水來,可是刨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水,就換了一個地方接著刨,還是沒有水,於是他換到第三個地方再刨,結果還是一樣,於是這個人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地方沒有水,就放棄了。其實,這三個地方下麵都有水,隻要他在任何一個地方堅持下去,再多刨幾下,就能出來水,遺憾的是他沒有堅持下去,結果很慘,白忙活了半天,什麼也沒有得到,到頭來隻有挫折和迷茫,見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