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一家調研機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研,問他們國家的普通老百姓,聽到“中國”二字,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他們的普遍認知是什麼?最集中的答案就是“不確定性”。這是一個中性的答案,沒有好壞之分,人們隻是不清楚中國將何去何從,所以他們對中國的感情很複雜,有希望,有讚賞,有擔心,有害怕,有敵視,有恐懼。因為我們還沒有清晰地、有效地按照西方人的思維邏輯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說法,更無法把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帶有明確裏程碑的改革開放路線圖描述清楚,所以大家感到很迷茫。
同樣道理,今天80後麵臨的困惑也與“不確定性”密切相關,人們無法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未來,無法給自己做一個長遠的規劃,隻能摸著石頭過河,所以才變得迷茫。這個問題不是80後本身的錯,而是家長、老師、上司的錯。其實,在一個人15歲到25歲這段時間,是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打好基礎,人們長大了就不會迷茫,遺憾的是絕大多數80後的家長、80後的老師迫於社會的壓力,整天忙著自己賺錢,卻沒有履行好自己的義務,沒有把下一代的價值觀塑造當做大事來看待。雖然老一代人通過自己的奮鬥給80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物質享受,但是卻沒有在關鍵時期給80後應有的精神引導和價值觀塑造。於是80後看到的都是拜金主義的行為,對什麼都不再相信,尤其是在社會急劇變化的環境中,很多人迷失了,他們沒有信仰,沒有生活目標,沒有事業目標,沒有個人追求,不知道活著到底為了什麼,生命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裏。當他們看到曾經非常有信仰的一代人放棄了原有的信仰而沒有底線地整天拚命撈錢的時候,他們的心靈被扭曲了。就像一個中學生獨自去美國很容易學壞一樣,因為免疫力有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很容易迷失,很容易被周圍的壞孩子影響。
為什麼很多80後都想去當公務員,難道他們真的喜歡做公務員這個工作嗎?未必!主要原因就是公務員這項工作最踏實、最保險、最穩定。不管自己喜歡與否,公務員的工作是確定的,待遇是確定的,前途是確定的,這就是“公務員熱”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人們急需擺脫“不確定性”,能讓自己生活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知道隻要自己努力就會得到什麼,不需要過多地擔心,不需要拚命地努力,是一條相對容易走的路,盡管不能大富大貴,卻可以活得無憂無慮,很多人把這條道路當做無奈的選擇。至於那些認為當公務員將來可以利用權利尋租,可以撈到好處的人畢竟是極少數。
在沒有任何信仰,沒有任何理想,拜金主義嚴重,假冒偽劣產品橫行的環境中,很多80後越來越迷茫,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變化太快!於是80後對很多東西都失去了信任,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相信什麼都不如相信鈔票。於是大家把關注點轉向了自認為最可靠的那樣東西——錢。可是錢這個東西很奇怪,沒有它不行,可是僅有它也不行,很多有錢人內心深處都非常空虛。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幾年前,我曾經給一家房地產公司做營銷谘詢,在項目結束的那一天,老板請我一個人單獨吃飯,一來表示感謝,二來想和我聊聊。當我們聊完了工作上的正事之後,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高老師,我可以問你一個私人問題嗎?我說當然可以!要知道,如果有人和你談論他的私人問題,那是絕對信任的信號,如果上司或同事願意把他個人的私人問題和你談,希望你幫忙,希望你出謀劃策,那是把你當做好朋友的表現,一定要把握好才對,這比一般的工作關係要近很多倍。那位老板這樣問我:過去我買一輛奔馳S600,至少能高興一星期,可是,現在不管買什麼,都沒有興趣了,你說怎麼辦?
對我來講,這是頭一次聽到有錢人居然會有這種困惑。所以我就問他有沒有什麼愛好,他說沒什麼愛好,我問他經常出國旅遊嗎?他說不喜歡出去!我問他是否喜歡打球,他說沒有興趣!於是我問他最喜歡做什麼,他想了好一會才說:工作!他每天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休息日。聽到這裏,我感到非常驚訝,沒有想到一個億萬富翁的內心是這樣的痛苦,這樣的空虛,這樣的迷茫。我又問他你這樣一天到晚努力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已經有這麼多錢了,幹嗎還要這麼辛苦?他想了很久才說:我好像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那一刻我立即想到了那句著名的玩笑話:窮得隻剩下錢了。沒想到這個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的人,所以在這裏奉勸大家一句話:不要根據遠距離看到的形象去評價一個名人,更不要根據道聽途說去判斷一個人,一定要做認真細致的調研之後才能得出客觀真實的結論。很多東西都是距離產生美,在你不了解實情之前感到很美,而了解了實情之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某一位“打工皇帝”是抱著當太監的心態忍辱負重才換來的財富和地位,你願意那樣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