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方麵是薪酬,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要想得到優秀的員工,就要給出有競爭力的薪酬,因為雇傭什麼檔次的員工,就決定了將產出什麼樣的產品,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如果你希望雇傭80後大學生中最頂尖的那1%,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8000~10000元之間,如果你希望雇傭的是80後大學生中前2%~10%的人,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6000~8000元之間,如果你希望雇傭的是80後大學生中前11%~30%之間的人,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4000~6000元之間,如果你希望雇傭的是80後大學生中處於31%~70%檔次的人,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2000~4000元之間,如果你希望雇傭的是80後大學生中最差的那30%的人,你的薪水可以在每月2000元之下。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
有人可能會說,給員工這麼高的薪水,企業就沒有錢賺了,這是很多民營企業家的思維誤區,以為給員工薪水多了就虧了,要知道,一個萬元月薪的優秀人才,比一個3000月薪的普通人才所創造的價值可能要高5倍以上,隻是很多企業不知道怎麼算這筆賬,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已。我認為,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分配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大家不願意談、不敢談的一個敏感話題,但是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卻無法回避這個嚴肅的話題,當今中國企業界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和分配不公有關。一個企業家隻有把分配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激發大家的主人翁精神。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這樣一個觀念:人跟人的腦袋是不一樣的!價值也是不同的,對於企業來講,沒有一流的人才,就不會做出一流的產品,也就不會獲得一流的業績和回報。
第四個方麵是晉升,不管是哪個層次的80後,如果進入一家企業之後,能看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知道自己努力工作會換來什麼,知道達到什麼水平,做出什麼貢獻,掌握什麼技能,經過多長時間,就可以晉升到下一級,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會努力攀登。據我所知,現在給80後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的民營企業少得可憐。如果企業對員工不關心、不照顧,怎麼可能奢望員工對企業忠誠?當然,升級不等於升職,畢竟一個單位的管理崗位是有限的,所以企業要設計科學的級別體係,讓每一位員工都有“奔頭”,隻要表現不錯,每隔1~2年就可以升一級,包括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
可以說,職業生涯規劃能讓員工看到未來,看到希望,同時又會增加員工的退出壁壘,減少人才流失。一旦公司的福利待遇、退休金領取辦法、企業工齡獎金、利潤分紅、帶薪休假長短、住房補貼均與本企業工齡掛鉤,員工為了自己的利益就願意在企業長期工作下去,要知道每個人都不傻,他們會精打細算,計算個人得失。當然,除了上述四個方麵之外,還有一個基本的條件,那就是尊重80後員工。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來說很難接受軍事化管理,他們所希望得到的是人性化管理,不管是老板還是頂頭上司,大家能夠互相尊重。
除了企業方麵應當善待員工以外,80後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價值,這樣才能在博弈中掌握主動。作為一名有追求的80後,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去考慮問題:
1.你從哪裏來?有什麼資源?有什麼背景?有什麼遺傳?這是一個人的“出處”,如果能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出處”,善用資源,就會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杠杆效應,不用費勁就能成功,沒有任何出處就蠻幹會很累。
2.選準目標,知道自己想幹什麼,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如果在這個方麵不清晰,不妨做一個職業測評,請職業規劃方麵的專家做谘詢,這個錢是值得花的,因為可以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少繳學費。
3.明確定位,經過幾年的努力,希望自己在哪個方麵有所突破,成為有特長的專業人才,因為一旦有了一技之長,就可以在職場上減少競爭對手,在社會上找到立足的本錢。
4.製訂戰略,把未來幾年分成幾個階段,有一個大致的計劃,先幹什麼,再幹什麼,給自己設定幾個裏程碑,千萬不要隨波逐流,更不要趕時髦。我本人的座右銘就是:換個方向就是第一!要敢於做一條向反方向遊的魚,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5.務實行動,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要勤於思考,善於學習,勇於行動。想清楚了就要勇往直前,不達目的不罷休。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早起的鳥兒有食吃,一個人要想超越別人就要肯吃苦。
總之,80後不管是去企業打工,還是自主創業,都要學會給自己做一個簡單的規劃,明明白白地往前走,這樣才不會浪費時間,浪費青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將來打基礎。那些認為“計劃趕不上變化”的人往往都是不懂得做計劃的人,而一個人學會了做計劃,自然就養成了“從後往前看”的思維模式,就離成功不遠了。